第一章 绪论 | 第1-18页 |
1.1 课题的背景 | 第10-16页 |
1.1.1 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 第10-11页 |
1.1.2 危险源辨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1.3 事故树分析法及应用 | 第15-16页 |
1.2 课题的意义 | 第16-17页 |
1.3 本文所作的工作及创新点 | 第17-18页 |
1.3.1 所做工作 | 第17页 |
1.3.2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瓦斯爆炸危险源辨识 | 第18-45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8-22页 |
2.1.1 危险源 | 第18-19页 |
2.1.2 煤矿危险源 | 第19页 |
2.1.3 瓦斯爆炸危险源 | 第19-20页 |
2.1.4 瓦斯爆炸危险源与瓦斯爆炸事故隐患的关系 | 第20-21页 |
2.1.5 瓦斯爆炸危险源系统的状态 | 第21-22页 |
2.2 瓦斯爆炸危险源辨识 | 第22-24页 |
2.2.1 调查的内容 | 第23页 |
2.2.2 调查方法 | 第23-24页 |
2.3 瓦斯爆炸危险源分类依据及标准 | 第24-32页 |
2.3.1 轨迹交叉论 | 第25-29页 |
2.3.2 事故发生的原因说 | 第29-32页 |
2.4 瓦斯爆炸危险源辨识实例 | 第32-43页 |
2.4.1 矿井概况 | 第32-34页 |
2.4.2 瓦斯爆炸危险源辨识 | 第34-41页 |
2.4.3 危险源分类 | 第41-42页 |
2.4.4 朱家店矿瓦斯爆炸危险源特点分析 | 第42-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瓦斯爆炸危险源分析评价原理知识 | 第45-65页 |
3.1 系统风险分析评价方法简介 | 第45-46页 |
3.2 事故树概念及分析步骤 | 第46-49页 |
3.2.1 事故树的概念 | 第46-47页 |
3.2.2 事故树分析的优点 | 第47-48页 |
3.2.3 事故树分析的步骤 | 第48-49页 |
3.3 事故树符号及其意义 | 第49-54页 |
3.3.1 事件符号 | 第49-50页 |
3.3.2 逻辑门符号 | 第50-54页 |
3.4 布尔代数及最小割集、最小径集 | 第54-56页 |
3.4.1 布尔代数 | 第54-55页 |
3.4.2 最小割集 | 第55页 |
3.4.3 最小径集 | 第55-56页 |
3.5 结构重要度、概率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 | 第56-60页 |
3.5.1 事故树的结构函数 | 第56-57页 |
3.5.2 结构重要度分析 | 第57-59页 |
3.5.3 概率重要度分析 | 第59页 |
3.5.4 临界重要度分析 | 第59-60页 |
3.6 事故树分析法的改进 | 第60-64页 |
3.6.1 事故树分析法局限性及改进方向 | 第60-61页 |
3.6.2 对事故树分析法的改进 | 第61-63页 |
3.6.3 事故树分析法的修正方案特点 | 第63-6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朱家店矿瓦斯爆炸危险源分析与评价 | 第65-94页 |
4.1 事故树的构造 | 第65-67页 |
4.2 定性分析 | 第67-75页 |
4.2.1 求解最小割集 | 第67-68页 |
4.2.2 求最小径集 | 第68-70页 |
4.2.3 结果分析 | 第70-75页 |
4.3 定量分析与评价 | 第75-93页 |
4.3.1 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 | 第75-82页 |
4.3.2 概率重要度的计算 | 第82-87页 |
4.3.3 临界重要系数的计算 | 第87-89页 |
4.3.4 应用以上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 | 第89-92页 |
4.3.5 措施 | 第92-9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五章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专家决策系统 | 第94-104页 |
5.1 安全模块 | 第94-96页 |
5.2 采样数据输入模块 | 第96-99页 |
5.3 结论模块 | 第99-10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所从事科研工作和发表的论文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