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者的进入与棚户区本地居民日常生活的重构--对上海市C棚户区的个案研究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6页 |
二、本研究的主要视角利概念框架 | 第16-18页 |
三、研究对象 | 第18-2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关于C棚户区 | 第22-30页 |
一、C棚户区的由来和地理位置 | 第22页 |
二、C棚户区本地居民的状况 | 第22-24页 |
三、C棚户区的社区特征 | 第24-28页 |
四、C棚户区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外来者对C棚户区本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 第30-37页 |
一、社区层面:被问题化的C村 | 第30-33页 |
二、个体层面:介入邻里关系 | 第33-35页 |
三、心理层面:社区归属感的丧失 | 第35-37页 |
第四章 C棚户区本地居民的再适应过程 | 第37-44页 |
一、外来者进入之初:沉默不反对 | 第37-40页 |
二、外来者进入之斤:矛盾、抵触 | 第40-42页 |
三、稳定阶段:无奈接受和再适应 | 第42-44页 |
第五章 C棚户区本地居民日常生活的重构 | 第44-53页 |
一、邻里交往:强交往关系→弱交往关系 | 第44-46页 |
二、社区空间:公共空间→私人空间 | 第46-49页 |
三、房东群体——一个新群体的兴起 | 第49-53页 |
第六章 研究诠释与反思部分 | 第53-61页 |
一、社区的结构性变迁 | 第53-57页 |
二、进一步的思考 | 第57-61页 |
附录一:被访者情况一览表 | 第61-63页 |
附录二:关于本研究的方法论 | 第63-67页 |
附录三:社区进入和我的研究历程 | 第67-72页 |
附录四:C村和它的人们 | 第72-75页 |
附录五:C村外来者的情况 | 第75-79页 |
附录六:日常生活:一种新的社区研究视角 | 第79-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C村辖区平面示意图 | 第88-89页 |
C村掠影 | 第89-93页 |
后记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