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5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5-27页 |
·论文研究的工程背景 | 第16-19页 |
·论文研究的理论与技术背景 | 第19-27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重点 | 第27-30页 |
·地下矿山开采对建(构)物的影响与损害规律的研究 | 第28页 |
·覆岩及地表开采沉陷机理研究 | 第28-29页 |
·矿山塌陷区框架、砌体结构地基-基础共同作用及抗采动设计理论研究 | 第29页 |
·创造性地建立可移动及升降点式基础抗采动设计理论 | 第29页 |
·塌陷区既有房屋抗采动评估与加固理论及方法研究 | 第29-30页 |
·论文研究的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0页 |
·论文研究采取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30-33页 |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30-32页 |
·论文研究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论文在理论及工程应用上的创新 | 第33-35页 |
第2章 地下矿山开采对建(构)筑物的影响和损害 | 第35-43页 |
·矿山开采对建(构)筑物的影响 | 第35-42页 |
·地表水平变形对建(构)筑物的破坏 | 第35-38页 |
·地表下沉对建(构)筑物的破坏 | 第38-40页 |
·地表倾斜对建(构)筑物的破坏 | 第40页 |
·地表曲率变形对建(构)筑物的破坏 | 第40-41页 |
·建(构)筑物位于移动盆地内不同位置时的影响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采动覆岩地表变形规律及开采沉陷模拟研究 | 第43-67页 |
·矿山塌陷区地表变形规律 | 第43-48页 |
·地表下沉规律 | 第43-44页 |
·地表倾斜规律 | 第44-45页 |
·地表曲率规律 | 第45页 |
·地表水平变形移动规律 | 第45-47页 |
·矿山塌陷区地表变形组合规律 | 第47-48页 |
·建筑物及其基础变形与对应地表变形的关系 | 第48-53页 |
·水平变形 | 第48-50页 |
·下沉变形 | 第50-51页 |
·倾斜关系 | 第51-52页 |
·曲率变形关系 | 第52页 |
·地表扭曲和建筑物扭转间的关系 | 第52-53页 |
·模型试验的意义与原理 | 第53-58页 |
·物理模拟简述 | 第53-55页 |
·模型试验的意义 | 第55-56页 |
·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应遵循的原则 | 第56-58页 |
·试验模型的设计及制作 | 第58-61页 |
·模型相似系数的确定 | 第59-60页 |
·模拟地层的取舍原则 | 第60页 |
·相似材料选取 | 第60-61页 |
·相似材料配比试验 | 第61页 |
·模型铺设 | 第61页 |
·模型的开采和观测 | 第61-62页 |
·模型的开采 | 第61-62页 |
·模型上的观测 | 第62页 |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62-66页 |
·地表及覆岩表面的移动规律 | 第62-64页 |
·覆岩内部移动规律 | 第64-65页 |
·冒裂高度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矿山塌陷区框架结构与地基和基础共同作用的理论研究 | 第67-97页 |
·地基土与建(构)筑物共同作用的概念 | 第68-72页 |
·上部结构的刚度对基础受力状况的影响 | 第68-69页 |
·基础刚度对基底反力分布的影响 | 第69-71页 |
·地基条件对基础受力状况的影响 | 第71-72页 |
·上部结构与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概念 | 第72页 |
·框架结构采动影响下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 | 第72-78页 |
·共同作用的力学模型 | 第72-75页 |
·边界条件 | 第75页 |
·共同作用微分方程求解 | 第75-78页 |
·采动下框架结构变形及附加应力求解 | 第78-81页 |
·矿山塌陷区框架结构采动下变形计算 | 第78-79页 |
·矿山塌陷区建筑物采动下内力计算 | 第79-81页 |
·采动下框架结构动态变形规律及影响因素 | 第81-82页 |
·框架结构采动影响的有限元模拟 | 第82-91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82-84页 |
·有限元模拟采动的影响 | 第84页 |
·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分析 | 第84-91页 |
·框架结构抗采动设计理论 | 第91-95页 |
·附加作用在结构上的施加方法 | 第91-92页 |
·附加作用与其它作用的组合方法 | 第92-94页 |
·设计细节及构造措施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5章 矿山塌陷区砌体结构条形基础房屋抗采动实用设计理论 | 第97-134页 |
·砌体结构条形基础房屋采动下的基础附加作用力 | 第97-111页 |
·地表水平变形引起的建筑物附加作用力 | 第97-101页 |
·地表垂直变形引起的建筑物附加作用力 | 第101-111页 |
·采动下附加作用力与其它作用的组合方法 | 第111页 |
·采动下墙体内力分析与结构承载力计算 | 第111-124页 |
·采动下墙体附加内力分析 | 第112-121页 |
·采动下墙体承载力计算 | 第121-124页 |
·采动下砌体结构房屋墙体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 第124-132页 |
·采动下砌体结构房屋墙体裂缝的发育特征 | 第124-130页 |
·采动下墙体裂缝的分类及形成原因 | 第130-131页 |
·采动下墙体裂缝防治的设计细节及构造措施 | 第131-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4页 |
第6章 矿山塌陷区可移动及升降点式基础房屋抗采动设计理论 | 第134-158页 |
·可移动及升降点式基础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 第134-139页 |
·可移动及升降点式基础的基本概念 | 第137-139页 |
·可移动及升降点式基础的工作原理 | 第139页 |
·可升降点式基础房屋抗采动设计理论要点 | 第139-154页 |
·设计考虑的变形规律 | 第139-141页 |
·设计考虑的附加作用力 | 第141-144页 |
·可移动及升降点式基础参数的确定及基础设计 | 第144-146页 |
·可升降点式基础工作原理的有限元模拟 | 第146-154页 |
·可移动及升降点式基础工程实例 | 第154-157页 |
·工程概况 | 第154-155页 |
·设计方案的选取及优化 | 第155-156页 |
·结构计算要点 | 第156-157页 |
·本章小结 | 第157-158页 |
第7章 矿山塌陷区既有房屋抗采动评估加固理论与方法 | 第158-174页 |
·矿山塌陷区既有房屋结构抗采动评估 | 第158-164页 |
·抗采动评估的理论要点 | 第158-160页 |
·抗采动评估的方法与实施步骤 | 第160-163页 |
·抗采动评估方法 | 第163-164页 |
·矿山塌陷区既有房屋抗采动概念加固思想及基本原则 | 第164-169页 |
·既有房屋结构抗采动概念加固思想及基本概念 | 第164-165页 |
·既有房屋结构抗采动概念加固的原则及思路 | 第165-166页 |
·既有房屋抗采动概念加固设计方法 | 第166-169页 |
·整体预应力加固技术及工程应用 | 第169-172页 |
·整体预应力加固技术 | 第169页 |
·工程加固实例 | 第169-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172-174页 |
结论 | 第174-176页 |
致谢 | 第176-17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7-18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87-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