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储存与运输论文--油气输送与运输论文

气液两相管流技术研究及其工艺计算软件开发

1 引言第1-14页
   ·研究多相流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9-11页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第11-12页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2页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第12-14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12-13页
     ·主要创新点第13-14页
2 多相流持液率计算方法研究第14-30页
   ·持液率计算模型第14-21页
     ·用实验数据评价持液率计算模型第17-20页
     ·用生产数据评价持液率计算模型第20-21页
   ·影响持液率计算的因素第21-25页
     ·计算公式对持液率的影响第21-22页
     ·气量变化对持液率的影响第22页
     ·管径变化对持液率的影响第22-24页
     ·压力变化对持液率的影响第24-25页
   ·对BEGGS-BRILL相关式的修正第25-30页
     ·Beggs-Brill持液率计算相关式第25-27页
     ·理论推导第27-28页
     ·修正截面含液率计算方法第28-29页
     ·算例第29-30页
3 气液两相流流型分析与判断第30-52页
   ·气液两相流流动的主要参数第30-34页
     ·多相管流沿程摩阻系数第30-34页
   ·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判断第34-50页
     ·流型图判断法第34-41页
     ·经验公式法第41-50页
     ·拉格朗日插值判断法第50页
   ·算例第50-52页
4 油气两相混输工艺模型研究第52-69页
   ·相关模型介绍第52-60页
     ·均相流模型第52-55页
     ·漂移流模型第55-57页
     ·基于流型划分的模型第57-60页
   ·各种模型的比较第60-69页
     ·组成组合模型的原因第60-61页
     ·常见的组合模型第61-62页
     ·建立新的组合模型第62-69页
5 湿天然气长距离管道输送研究第69-91页
   ·组分热力学模型第69-73页
     ·状态方程第69-71页
     ·密度计算第71-72页
     ·气体压缩系数计算第72页
     ·逸度计算第72页
     ·闪蒸计算第72-73页
   ·湿天然气长距离管道输送数学模型第73-75页
     ·概述第73-74页
     ·模型方程的建立第74-75页
   ·湿天然气管道稳态模拟研究第75-79页
     ·稳态分析基本方程第75-76页
     ·稳态流动模型的求解第76-79页
       ·四阶龙格—库塔解法第77页
       ·亚当姆斯预测-校正法第77-79页
   ·湿天然气管道瞬态模拟研究第79-82页
     ·瞬态分析基本方程第79-80页
     ·瞬态模型的求解第80-82页
   ·算例第82-91页
     ·湿天然气稳态模拟第82-87页
     ·湿天然气瞬态模拟第87-91页
6 井筒多相流研究第91-107页
   ·相平衡计算第91-94页
     ·状态方程第91-92页
     ·逸度方程第92页
     ·粘度计算第92-93页
     ·相平衡闪蒸第93-94页
   ·井筒多相流压力分布规律及计算方法第94-102页
     ·压力计算方案第95页
     ·微分井段内多相流基本参数描述第95-96页
     ·迭代计算井筒某一位置的压力第96-97页
     ·按流型计算井筒压力梯度第97-102页
       ·流型判别第97-99页
       ·压力梯度计算第99-102页
   ·井筒中多相流动温度分布研究第102-104页
   ·算例第104-107页
7 段塞流研究第107-128页
   ·段塞流的分析与预测第107-112页
     ·段塞流的分类第107页
     ·段塞流的形成及发展第107-109页
     ·段塞流特性描述第109-112页
   ·段塞流特性参数计算方法第112-117页
     ·经验公式法第112-114页
     ·基于瞬态流动模型的方法第114-117页
   ·消除严重段塞流的方法研究第117-125页
     ·严重段塞流危害介绍第117-118页
     ·消除严重段塞流的方法第118-125页
   ·解决常见段塞流的主要方法第125-127页
     ·频繁通球控制段塞流量第126页
     ·设置段塞捕集器第126页
     ·增加输气量减少管道中滞留量第126-127页
   ·算例第127-128页
8 油气两相管流工艺计算软件开发第128-135页
   ·软件需求分析第128页
   ·开发环境和配置要求第128-129页
   ·参照标准第129页
   ·总体设计第129页
   ·详细设计第129-131页
     ·软件组态第130页
     ·软件数据管理方式第130页
     ·软件功能模块第130-131页
   ·软件的安装和使用第131-135页
     ·软件的安装第131-134页
     ·软件的使用第134-135页
9 主要结论和建议第135-137页
   ·主要结论第135-136页
   ·主要建议第136-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1页
附录A 油气两相管流工艺计算软件使用说明第141-154页
附:硕士期间所参与的科研课题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4-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70W金卤灯单级低频方波电子镇流器及其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噻唑双硫醚配体的Ag~I配位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