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方传统民居屋顶的体系构成及其特征
摘要 | 第1-6页 |
Abst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第一章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概述 | 第13-21页 |
·屋顶的界定及其功能 | 第13-16页 |
·屋顶的界定 | 第13-14页 |
·屋顶的物质功能 | 第14页 |
·屋顶的精神功能 | 第14-16页 |
·屋顶构成的类型及其特征 | 第16-21页 |
·屋顶构架的构成类型 | 第16-18页 |
·屋顶形态的构成类型 | 第18-20页 |
·屋顶材料的构成类型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云南传统民居屋顶的发展概况 | 第21-45页 |
·云南传统民居屋顶演化的历史印迹 | 第21-32页 |
·从考古遗址看原始住屋屋顶 | 第21-23页 |
·从青铜文化看质朴的原生民居屋顶 | 第23-31页 |
·汉化的进程与屋顶的演化 | 第31-32页 |
·云南传统民居屋顶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32-43页 |
·自然资源的馈赠与限定 | 第33-40页 |
·经济技术的限定 | 第40-42页 |
·民族文化及审美的创造 | 第42-43页 |
·云南传统民居屋顶的体系构成分类 | 第43-45页 |
·按构架类型分 | 第43-44页 |
·按形态类型分 | 第44页 |
·按材料类型分 | 第44-45页 |
第三章 云南传统民居屋顶体系构成 | 第45-85页 |
·云南传统民居屋顶体系类型 | 第45-47页 |
·密梁式土平顶 | 第47-49页 |
·密梁土平顶式构架 | 第47页 |
·屋面形式及材料选择 | 第47-49页 |
·梁柱式构架坡屋顶 | 第49-69页 |
·构架的基本类型 | 第49-51页 |
·构架的演化类型 | 第51-52页 |
·举架 | 第52-54页 |
·出檐结构 | 第54-56页 |
·翼角—出檐 | 第56-57页 |
·屋面形式及其材料选择 | 第57-69页 |
·人字木构架坡屋顶 | 第69-80页 |
·“基本”人字架构架形式 | 第69-70页 |
·人字架变异、组合构架形式 | 第70-76页 |
·屋面形式及材料选择 | 第76-80页 |
·板式构架坡屋顶 | 第80-85页 |
·板式构架 | 第80-82页 |
·屋面形式及材料选择 | 第82-85页 |
第四章 传统屋顶技艺体系的转化与其发展启示 | 第85-102页 |
·乡土建筑建造技术的价值与局限 | 第86-88页 |
·乡土建筑建造技术的价值 | 第86-88页 |
·乡土建筑建造技术的局限 | 第88页 |
·理论支持—适应性技术 | 第88-92页 |
·适宜性技术的概念 | 第88-90页 |
·适宜性技术的启示 | 第90-92页 |
·适宜性原则的应用与实践 | 第92-98页 |
·木质屋顶 | 第92-94页 |
·竹制屋顶 | 第94-96页 |
·拱券屋顶 | 第96-97页 |
·夯土屋顶 | 第97-98页 |
·云南民居营造技术的启示与发展 | 第98-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后记 | 第106-107页 |
附录A(图片目录) | 第107-111页 |
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