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1.1 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 | 第7-9页 |
1.2 超分子模板法合成有序化介孔材料 | 第9-14页 |
1.3 稀土介孔功能材料 | 第14-15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5-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稀土掺杂介孔氧化硅的合成与表征 | 第19-44页 |
2.1 引言 | 第19-2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0-21页 |
2.2.1 试剂 | 第20页 |
2.2.2 样品表征 | 第20-21页 |
2.2.3 样品合成 | 第2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1-41页 |
2.3.1 模板剂的选择和模板剂浓度的优化 | 第21-22页 |
2.3.2 Ln-MCM-48的介孔结构 | 第22-24页 |
2.3.3 Ln-MCM-48的显微结构 | 第24-26页 |
2.3.4 n_Ln/n_Si比对产物介孔结构的影响 | 第26-29页 |
2.3.5 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析 | 第29-31页 |
2.3.6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1-33页 |
2.3.7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分析 | 第33-35页 |
2.3.8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35-41页 |
2.4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第三章 立方介孔相氧化镧的合成与表征 | 第44-51页 |
3.1 引言 | 第44-4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3.2.1 试剂 | 第45页 |
3.2.2 样品表征 | 第45页 |
3.2.3 样品合成 | 第45-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49页 |
3.3.1 模板剂的选择 | 第46-47页 |
3.3.2 模板剂脱除方法的选择 | 第47页 |
3.3.3 样品的介孔结构 | 第47-48页 |
3.3.4 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析 | 第48-49页 |
3.4 结论 | 第49页 |
3.5 后期工作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六方介孔氧化硅 MCM-41的合成与表征 | 第51-54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4.1.1 试剂 | 第51页 |
4.1.2 样品表征 | 第51页 |
4.1.3 样品合成 | 第51-5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2-53页 |
4.2.1 模板剂的选择和模板剂浓度的优化 | 第52页 |
4.2.2 样品的介孔结构 | 第52-53页 |
4.3 结论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