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区域生态安全的基本理论 | 第14-18页 |
·生态安全的基本理论 | 第14-16页 |
·生态安全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生态安全的基本涵义 | 第15-16页 |
·生态安全评价的基本理论 | 第16页 |
·区域生态安全的基本理论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巢湖流域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18-30页 |
·巢湖流域概况 | 第18-22页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18-20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0页 |
·巢湖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 | 第20-22页 |
·巢湖流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2-26页 |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方法 | 第22-24页 |
·巢湖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4-26页 |
·巢湖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标准的建立 | 第26-30页 |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 | 第26页 |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标准的来源 | 第26-27页 |
·评价标准值的选取原则 | 第27页 |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等级的确定 | 第27-28页 |
·巢湖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标准的构造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改进的主成分投影法在巢湖流域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 第30-45页 |
·方法介绍 | 第30-31页 |
·计算步骤 | 第31-38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32-37页 |
·改进的主成分投影法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第37-38页 |
·改进的主成分投影法在巢湖流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第38-43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39-42页 |
·改进的主成分投影法在巢湖流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灰色关联度法在巢湖流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第45-57页 |
·方法介绍 | 第45-48页 |
·灰色系统理论产生及其发展现状 | 第45-46页 |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 第46-48页 |
·灰色关联度法概述 | 第48页 |
·计算步骤 | 第48-51页 |
·数据列的确定及其处理 | 第48-49页 |
·计算关联系数 | 第49-50页 |
·计算关联度 | 第50页 |
·排列关联序 | 第50-51页 |
·灰色关联度法在巢湖流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第51-56页 |
·巢湖流域生态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 | 第51-52页 |
·区域生态安全灰色关联度法的可行性分析 | 第52页 |
·灰色关联度法在巢湖流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第52-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巢湖流域生态安全问题的对策研究 | 第57-61页 |
·巢湖流域生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7-58页 |
·坡地过度垦殖 | 第57页 |
·森林覆盖率低 | 第57页 |
·缺乏足够的生态防护林 | 第57页 |
·治水措施不当 | 第57-58页 |
·土地利用不合理 | 第58页 |
·巢湖流域生态安全问题的对策 | 第58-61页 |
·摸清现状,科学规划 | 第58页 |
·完善法律体制,加强管理 | 第58页 |
·提高森林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 | 第58-59页 |
·因害设防,建设高效经济的水保辅助工程设施 | 第59页 |
·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 | 第59-60页 |
·普及科学耕种知识 | 第60-6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