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钢管混凝土芯柱及其节点的试验研究
第1章 前言 | 第1-23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概况 | 第12-15页 |
·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柱节点的发展概况 | 第15-21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分层钢管混凝土芯柱及其节点轴压试验研究 | 第23-54页 |
·试验研究 | 第23-34页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试件设计 | 第23-29页 |
·试件制作及材性 | 第29-30页 |
·试验装置及加载设备 | 第30-32页 |
·测点布置和量测方案 | 第32-34页 |
·试验过程及现象描述 | 第34-43页 |
·试件CDCFT1-1试验现象 | 第35-36页 |
·试件CDCFT1-2试验现象 | 第36-37页 |
·试件CDCFT1-3试验现象 | 第37-38页 |
·试件CDCFT2-1试验现象 | 第38-39页 |
·试件CDCFT2-2试验现象 | 第39页 |
·试件CDCFT2-3试验现象 | 第39-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主要试验结果 | 第43-49页 |
·荷载-整体位移曲线 | 第43-44页 |
·荷载-节点压缩曲线 | 第44-45页 |
·荷载-柱压缩曲线 | 第45-46页 |
·荷载-环向箍筋应变曲线 | 第46-47页 |
·荷载-钢管应变及柱纵向应变曲线 | 第47-49页 |
·轴压试验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49-52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9-51页 |
·计算结果对比 | 第51-52页 |
·核心柱节点轴压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52-54页 |
第3章 分层钢管混凝土中柱节点往复荷载试验研究 | 第54-93页 |
·试验研究 | 第54-62页 |
·研究内容 | 第54页 |
·试件设计 | 第54-59页 |
·试件制作及材性 | 第59页 |
·试验装置及加载设备 | 第59-60页 |
·测点布置和量测方案 | 第60-62页 |
·试验现象及主要试验结果 | 第62-87页 |
·试件CDCFT3-1试验现象及试验结果 | 第62-70页 |
·试件CDCFT3-2试验现象及试验结果 | 第70-79页 |
·试件CDCFT3-3试验现象及试验结果 | 第79-87页 |
·中柱节点梁滞回曲线分析 | 第87-89页 |
·滞回曲线的一般特征 | 第87-88页 |
·试件滞回曲线的对比分析 | 第88-89页 |
·反复荷载试验试件延性分析 | 第89-93页 |
·延性表示和计算方法 | 第89-90页 |
·试件滞回曲线的骨架线及其对比 | 第90-93页 |
第4章 分层钢管混凝土边柱节点往复荷载试验研究 | 第93-135页 |
·试验研究 | 第93-103页 |
·试验目的、内容 | 第93页 |
·试件设计 | 第93-98页 |
·试件制作及材性 | 第98-99页 |
·试验装置及加载设备 | 第99-101页 |
·测点布置和量测方案 | 第101-103页 |
·试验现象及主要试验结果 | 第103-132页 |
·试件CDCFT4-1试验现象及试验结果 | 第103-113页 |
·试件CDCFT4-2试验现象及试验结果 | 第113-122页 |
·试件CDCFT4-3试验现象及试验结果 | 第122-132页 |
·边柱节点梁的滞回性能分析 | 第132-135页 |
·滞回曲线的一般特征 | 第132页 |
·滞回曲线的捏拢现象分析 | 第132-133页 |
·试件滞回曲线的骨架线及其对比 | 第133-135页 |
第5章 钢管混凝土芯柱的相关研究 | 第135-149页 |
·钢管混凝土芯柱正截面轴心受压承载力 | 第135-141页 |
·现有的计算方法 | 第135-136页 |
·考虑外围箍筋约束混凝土组合芯柱轴压承载力计算 | 第136-140页 |
·结论 | 第140-141页 |
·钢管混凝土芯柱临界配箍率推导 | 第141-149页 |
·理论推导模型 | 第141-142页 |
·公式推导 | 第142-146页 |
·结果比较 | 第146-147页 |
·结论 | 第147-149页 |
第6章 对约束混凝土的进一步研究 | 第149-172页 |
·混凝土的有效约束半径 | 第149-15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9-150页 |
·有效约束半径的理论分析 | 第150-154页 |
·有限元数值分析 | 第154-155页 |
·有效约束半径在混凝土局部受压中的应用 | 第155-156页 |
·结论 | 第156-157页 |
·混凝土局部承压的新计算方法 | 第157-165页 |
·现有混凝土局部承压的计算方法 | 第157-159页 |
·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的理论分析及公式推导 | 第159-162页 |
·计算结果对比 | 第162-164页 |
·结论 | 第164-165页 |
·横向多重配箍约束混凝土的计算方法 | 第165-17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65-166页 |
·按复式钢管混凝土的思路 | 第166-167页 |
·按螺旋箍筋柱的思路 | 第167-168页 |
·两种方法的比较 | 第168-169页 |
·算例 | 第169-171页 |
·结论 | 第171-172页 |
第7章 节点区相关分析 | 第172-186页 |
·节点恢复力特性分析 | 第172-177页 |
·确定恢复力模型的方法 | 第172-175页 |
·中柱节点理论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的比较 | 第175-176页 |
·边柱节点理论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的比较 | 第176-177页 |
·反复循环荷载下纵筋的粘结滑移 | 第177-183页 |
·反复荷载下粘结滑移的微观机理 | 第177-179页 |
·考虑节点变形和钢筋筋滑移的截面曲率分析 | 第179-183页 |
·反复循环荷载下纵筋的锚固粘结 | 第183-186页 |
第8章 分层钢管混凝土芯柱及其节点设计的若干建议 | 第186-191页 |
·钢管混凝土核心柱的设计建议 | 第186-187页 |
·混凝土加强环的设计建议 | 第187-188页 |
·节点设计示例 | 第188-189页 |
·分层钢管混凝土芯柱加强环式节点的构造措施 | 第189-191页 |
第9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91-194页 |
·结论 | 第191-192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92-194页 |
参考文献 | 第194-198页 |
致谢、声明 | 第198-19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