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接触混合润滑油膜厚度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 录 | 第6-9页 |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9-11页 |
| 第1章 引 言 | 第11-2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润滑状态的划分 | 第12-15页 |
| ·油膜厚度的实验研究 | 第15-18页 |
| ·油膜厚度的测量方法 | 第15-17页 |
| ·薄膜光学干涉仪 | 第17-18页 |
| ·混合润滑的理论研究 | 第18-25页 |
| ·混合润滑的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 ·混合润滑的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5-27页 |
| 第2章 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及实验规范 | 第27-49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相对光强原理 | 第27-29页 |
| ·润滑膜厚度测量试验台 | 第29-35页 |
| ·动力系统 | 第29-32页 |
| ·加载系统 | 第32-33页 |
| ·测试系统 | 第33页 |
| ·膜厚测量系统主程序流程 | 第33-35页 |
| ·典型干涉图像 | 第35-36页 |
| ·实验基本步骤 | 第36页 |
| ·相关实验规范 | 第36-48页 |
| ·干涉光源光强稳定性规范 | 第36-40页 |
| ·最大最小光强标定规范 | 第40-43页 |
| ·膜厚值测量的时间规范 | 第43-44页 |
| ·膜厚值测量的重复性规范 | 第44-47页 |
| ·其他相关问题及规范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3章 点接触混合润滑油膜厚度的实验研究 | 第49-77页 |
| ·实验背景 | 第49-54页 |
|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摩擦学实验室 | 第50-51页 |
| ·捷克布尔诺科技大学弹流研究实验室 | 第51-52页 |
| ·中国清华大学摩擦学实验室 | 第52-54页 |
| ·实验准备 | 第54-59页 |
| ·实验相关参数 | 第54-58页 |
| ·实验方案 | 第58-59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9-75页 |
| ·预备性实验 | 第59-61页 |
| ·载荷变化对油膜厚度的影响 | 第61-65页 |
| ·润滑剂粘度变化对油膜厚度的影响 | 第65-70页 |
| ·接触副粗糙度变化对油膜厚度的影响 | 第70-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第4章 点接触混合润滑油膜厚度的数值模拟 | 第77-98页 |
| ·引言 | 第77页 |
| ·数学模型 | 第77-79页 |
| ·基本假设 | 第78页 |
| ·控制方程 | 第78-79页 |
| ·数学模型的无量纲化 | 第79-82页 |
| ·控制方程的无量纲化 | 第79-80页 |
| ·计算域的确定及网格划分 | 第80-81页 |
| ·差分格式 | 第81-82页 |
| ·数值方法 | 第82-85页 |
| ·简化Reynolds方程 | 第82-84页 |
| ·计算流程 | 第84-85页 |
| ·点接触混合润滑算例及分析 | 第85-97页 |
| ·定性分析 | 第86-94页 |
| ·定量比较 | 第94-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98-99页 |
|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99-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6页 |
| 致谢及声明 | 第106-107页 |
| 个人简历、研究成果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