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17页 |
第一章 证券投资基金概述 | 第17-27页 |
一、 证券投资基金概念、分类、特征 | 第17-20页 |
(一) 概念 | 第17-18页 |
(二) 特征 | 第18-19页 |
(三) 分类 | 第19-20页 |
二、 运作关系及当事人构成 | 第20-22页 |
(一) 运作关系 | 第20-21页 |
(二) 证券投资基金当事人 | 第21-22页 |
三、 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关系分析 | 第22-27页 |
(一) 基础法律关系 | 第22-24页 |
(二) 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 | 第24-26页 |
(三) 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的特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和经济学分析 | 第27-35页 |
一、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的含义 | 第27-28页 |
二、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和经济分析 | 第28-35页 |
(一) 市场失灵是政府监管的经济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二)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的特殊性 | 第31-35页 |
第三章 发达国家基金监管体制比较 | 第35-45页 |
一、 发达国家基金监管体制的三种类型 | 第35-38页 |
(一) 行业自律体制 | 第35-36页 |
(二) 法律约束下的公司自律体制 | 第36-37页 |
(三) 政府严格管理体制 | 第37-38页 |
二、 三种监管体制的比较 | 第38-41页 |
(一) 基金行业自律体制的优点和不足 | 第38-40页 |
(二) 法律约束下的公司自律体制的优点和不足 | 第40-41页 |
三、 发达国家基金监管的基本经验 | 第41-45页 |
(一) 集中立法管理,将政府监管置于管理体系中的首要位置 | 第42页 |
(二) 自律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基础和现实作用 | 第42-43页 |
(三) 一个富有效率的基金监管体制是政府监管与自律管理的有机结合 | 第43页 |
(四) 政府监管与自律管理协调配合是基金监管的关键 | 第43页 |
(五) 监管体制的逐渐融合是基金监管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制的完善 | 第45-60页 |
一、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制变迁 | 第45-47页 |
(一) 分散管理时期(1991年1月-1993年5月) | 第45页 |
(二) 多头管理时期(1993年6月-1997年11月) | 第45-46页 |
(三) 集中管理时期(1997年11月--至今) | 第46-47页 |
二、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制的分析 | 第47-56页 |
(一) 当前监管体制的分析 | 第47-53页 |
(二) 关于地方政府在基金监管体制中作用的讨论 | 第53-55页 |
(三) 关于我国政府监管和基金市场自律有机结合的问题 | 第55-56页 |
三、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制的完善 | 第56-60页 |
(一) 改变中国证监会的事业单位性质,使其成为国务院直属行政单位 | 第56-57页 |
(二) 赋予自律组织一定的市场规则制定权 | 第57-58页 |
(三) 建立证券投资者保护机制 | 第58页 |
(四) 合理界定地方政府在基金监管中的作用 | 第58-60页 |
结束语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