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垃圾焚烧系统中重金属的分配及处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3页
1 绪  论第13-17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4-17页
2 垃圾焚烧中重金属污染物研究现状第17-35页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第17-18页
   ·垃圾焚烧过程中重金属的控制机理第18-20页
     ·重金属吸附机理探讨第18页
     ·渗滤液中重金属的控制第18-20页
   ·焚烧系统中重金属的分配的研究现状第20-22页
     ·垃圾贮坑中重金属分配第20页
     ·焚烧系统中重金属的影响及分布特性第20-22页
   ·飞灰处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2-30页
     ·飞灰特性第23-25页
     ·飞灰中重金属的浸出特性第25-26页
     ·飞灰的稳定化处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6-30页
   ·焚烧系统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第30-33页
     ·国内外常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炉渣消解方法第30-31页
     ·国外常用浸出方法概述第31-33页
     ·我国国家标准中关于浸出毒性测试的规定第33页
   ·本章小结第33-35页
3 垃圾焚烧系统中重金属的来源第35-51页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成份特性变化趋势第35-38页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构成及变化第35-37页
     ·城市生活垃圾成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第37-38页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重金属的来源第38-40页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重金属的变化趋势分析第40-41页
   ·我国主要采用的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第41-43页
   ·分析样本中重金属来源及变化趋势第43-50页
     ·垃圾性质第43-49页
     ·垃圾性质的变化趋势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4 焚烧系统中重金属分配研究方法第51-69页
   ·垃圾焚烧系统重金属分配节点第51-53页
     ·重金属在垃圾焚烧系统的物流分配途径第52页
     ·热能回收系统对重金属分配的影响第52-53页
   ·垃圾焚烧系统重金属分配模型初探第53页
   ·研究方案及手段第53-55页
     ·研究方案第54页
     ·研究材料与设备第54-55页
   ·实验方法优化选择第55-68页
     ·飞灰和炉渣消解方法优化第55-62页
     ·浸出实验方法优化第62-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5 垃圾贮坑中重金属的分配研究第69-85页
   ·垃圾贮坑中重金属分配的影响第69-70页
   ·垃圾贮坑中重金属的分配模型探讨第70-76页
     ·垃圾贮坑中重金属分配的影响因素第70-71页
     ·渗滤液中的重金属离子与垃圾堆体间的吸附与解吸过程第71-73页
     ·垃圾堆体对渗滤液中不可溶性颗粒物的截流第73-76页
     ·垃圾贮坑中重金属的分配模式第76页
   ·垃圾贮坑中重金属分配实验研究第76-83页
     ·实验结果第77-78页
     ·吸附与解吸过程对重金属的分配影响第78-83页
   ·本章小结第83-85页
6 焚烧炉和烟气处理系统中重金属的分配规律第85-107页
   ·垃圾焚烧炉与烟气处理系统中重金属的分配原理第85-88页
   ·实验及实验结果第88-100页
     ·取样第88-89页
     ·测试方法第89页
     ·实验结果第89-100页
   ·结果讨论第100-106页
     ·重金属特性对其在焚烧炉中分配的影响第100-101页
     ·焚烧温度梯度变化对重金属分配的影响第101-102页
     ·焚烧炉排扰动性能对重金属分配的影响第102-103页
     ·垃圾中组分对重金属在焚烧系统中分配的影响第103-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7 垃圾焚烧飞灰处理技术研究第107-129页
   ·飞灰的理化性质第108-112页
   ·飞灰毒性浸出研究第112-113页
   ·稳定化技术实验研究第113-128页
     ·研究内容第113页
     ·研究路线第113-114页
     ·飞灰性质检测第114-115页
     ·飞灰预处理研究第115-119页
     ·飞灰水泥固化研究第119-124页
     ·飞灰螯合稳定化研究第124-128页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8 结论及建议第129-131页
致    谢第13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1页
附    录第141-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最高额抵押制度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费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