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0页 |
一、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作机理 | 第10-14页 |
(一) 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涵义解析 | 第10-11页 |
(二)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流程及涉及的原理分析 | 第11-14页 |
二、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与中国--移植之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14-19页 |
(一) 我国为何以住房抵押贷款为资产证券化之突破口 | 第14-15页 |
(二)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分析 | 第15-16页 |
(三)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16-19页 |
三、 特殊目的载体(SPV)创设阶段的法律分析及在中国法上的制度设计 | 第19-32页 |
(一) 特殊目的载体(SPV)的功能 | 第19页 |
(二) 公司形式特殊目的载体的分析 | 第19-25页 |
1 特定目的公司形态的选择 | 第20页 |
2 特定目的公司的设立 | 第20-22页 |
3 特定目的公司的业务范围 | 第22-23页 |
4 特定目的公司的组织机构 | 第23页 |
5 我国建立特定目的公司的环境分析及制度设计 | 第23-25页 |
(三) 信托形式特殊目的载体的分析 | 第25-32页 |
1 信托的法理分析 | 第25-26页 |
2 特殊目的信托是一种商事信托 | 第26页 |
3 我国建立特殊目的信托的环境分析及制度设计 | 第26-32页 |
四、 资产转移阶段法律分析及在中国法上的制度设计 | 第32-41页 |
(一) 资产转移的方式 | 第32-33页 |
(二) 资产转移的标准 | 第33-35页 |
(三) 资产转移的公示制度 | 第35-36页 |
(四) 中国法律环境分析及应对 | 第36-41页 |
1 真实销售与担保融资的选择问题 | 第37页 |
2 真实销售的标准的现状及制度设计 | 第37-38页 |
3 住房抵押贷款债权的可让与性问题及制度设计 | 第38-39页 |
4 住房抵押贷款债权转让对债务人生效问题及制度设计 | 第39页 |
5 关于抵押权的转移问题及制度设计 | 第39-41页 |
五、 信用增级阶段的法律分析及在中国法上的制度设计 | 第41-45页 |
(一) 信用增级的功能 | 第41页 |
(二) 信用增级的法律分析 | 第41-42页 |
(三) 信用增级在中国的法律环境分析及应对 | 第42-45页 |
六、 关于投资者权益保护在中国法上的制度设计 | 第45-49页 |
(一) 抵押支撑证券的信息披露 | 第45-46页 |
(二) 创立抵押支撑证券持有人和受益人会议 | 第46-47页 |
(三) 监督机构和信托监察人制度的引进 | 第47-49页 |
结论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49-51页 |
参考书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