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1 环境税制的基本原理 | 第8-17页 |
·环境税的概念及特征 | 第8-10页 |
·环境税的作用 | 第10-11页 |
·环境税的实施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 第10页 |
·环境税的实施可促使污染者承担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 第10页 |
·环境税的实施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 | 第10-11页 |
·对消费者的影响 | 第10-11页 |
·对生产者的影响 | 第11页 |
·环境税的实施有利于缩短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稳定 | 第11页 |
·环境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11-17页 |
·环境的公平原则 | 第11-13页 |
·代内公平原则 | 第12页 |
·代际公平原则 | 第12-13页 |
·环境税的协调发展原则 | 第13-16页 |
·全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实现 | 第13页 |
·协调国家间税收权益的冲突,恰当解决环境税的税收归宿,实现国家间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 第13-14页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协调的原则 | 第14-16页 |
·综合效益原则 | 第16-17页 |
2 环境税的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外部性理论是环境税研究的理论支柱 | 第17-18页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8页 |
·法学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我国已经具备了制定环境税法的有利条件 | 第19页 |
·权利义务关系日益明确,为环境税内容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 第19-20页 |
·法律所调整对象拓宽的趋势为环境税的制定提供了有利条件 | 第20页 |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的环境税可解决代际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 第20-21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的环境税可解决国际性的环境问题 | 第21-23页 |
3 国外的环境税制状况及其评价 | 第23-28页 |
·西方国家的环境税 | 第23-24页 |
·污染税 | 第23页 |
·大气污染税 | 第23页 |
·水污染税 | 第23页 |
·噪声税 | 第23-24页 |
·产品税 | 第24页 |
·其他 | 第24页 |
·西方国家环境税制的评价 | 第24-28页 |
·将税收负担逐步地从对收入收税转移到对环境有害的行为收税 | 第25页 |
·环境税税种多样化 | 第25-26页 |
·重视税率差别和税收减免的调节作用 | 第26页 |
·推行税收中性政策 | 第26-28页 |
4 我国环境税制的完善 | 第28-37页 |
·我国环境税制所要发展的方向 | 第28-29页 |
·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负起应有的责任 | 第28页 |
·坚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 | 第28-29页 |
·通过环境税支持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 第29页 |
·我国现行税制中与环境有关的税种及评价 | 第29-31页 |
·我国当前税制中与环境有关的税种及其主要规定 | 第29-30页 |
·从环境角度对我国现行税制的基本评价 | 第30-31页 |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完善我国现行的税制 | 第31-34页 |
·扩大资源税课税范围并科学制定其税额标准 | 第31-32页 |
·改革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 第32页 |
·扩大消费税范围并提高消费税税率 | 第32页 |
·修改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 第32-33页 |
·改革营业税 | 第33页 |
·改革关税 | 第33页 |
·应通过所得税对资源再利用给予充分的鼓励 | 第33页 |
·提高耕地占用税税额 | 第33页 |
·城镇土地使用税 | 第33页 |
·改革车船使用税 | 第33-34页 |
·开征新的环境税 | 第34-35页 |
·能源税 | 第34页 |
·空气污染税 | 第34页 |
·水资源税或水污染税 | 第34-35页 |
·垃圾税 | 第35页 |
·完善防污、治污税收措施 | 第35-36页 |
·我国现行的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5页 |
·继续改进排污费制度,适当的改费为税 | 第35-36页 |
·违反环境税收制度的法律责任 | 第36-37页 |
·行政责任 | 第36页 |
·刑事责任 | 第36-37页 |
5 结论 | 第37-38页 |
引注 | 第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