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酰印迹树脂的合成及其识别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4页 |
·分子印迹技术及原理 | 第8-14页 |
·分子印迹技术 | 第8-10页 |
·印迹聚合物制备 | 第10-11页 |
·有关分子印迹理论探讨 | 第11-13页 |
·分子印迹的表征方法 | 第13-14页 |
·印迹技术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18页 |
·对映体及异构体的分离 | 第14页 |
·色谱分离 | 第14-15页 |
·膜分离 | 第15-16页 |
·固相萃取 | 第16页 |
·化学仿生传感器 | 第16-17页 |
·模拟酶催化及辅助试剂 | 第17页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17-18页 |
·铀分离技术 | 第18-21页 |
·溶剂萃取法 | 第19页 |
·离子交换法 | 第19-21页 |
·离子交换法分离铀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2页 |
·本论文的研究构想 | 第22-24页 |
第2章 单体的合成 | 第24-34页 |
·简介 | 第24-25页 |
·单体类型的选择 | 第24页 |
·叔胺合成与分离方法概述 | 第24-25页 |
·合成方案 | 第25页 |
·试验部分 | 第25-2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5-26页 |
·合成机理 | 第26页 |
·叔胺合成 | 第26页 |
·产物检测 | 第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2页 |
·烯丙基氯用量确定 | 第27页 |
·水浴温度的影响 | 第27-28页 |
·滴加方式与时间影响 | 第28-29页 |
·沸腾时间的影响 | 第29-30页 |
·其他影响因素 | 第30页 |
·表征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铀酰印迹树脂的合成 | 第34-42页 |
·合成原理 | 第34-35页 |
·萃取自组装 | 第34-35页 |
·聚合 | 第35页 |
·试验部分 | 第35-3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5-36页 |
·印迹树脂合成 | 第36-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单体的选择 | 第37-38页 |
·苯乙烯与二乙烯基苯用量的影响 | 第38页 |
·引发剂及引发条件的选择 | 第38-39页 |
·致孔剂的选择与用量 | 第39-40页 |
·其他影响因素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铀酰印迹树脂的识别性能 | 第42-56页 |
·简介 | 第42-43页 |
·性能指标 | 第42页 |
·离子交换平衡 | 第42-43页 |
·试验部分 | 第43-4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3-44页 |
·铀分析测试方法 | 第44-45页 |
·树脂准备 | 第45-46页 |
·与吸附有关的试验 | 第46-47页 |
·淋洗试验 | 第47-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4页 |
·合成树脂吸附量及再生容量 | 第48页 |
·不同pH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48-50页 |
·树脂平衡吸附量 | 第50-52页 |
·树脂吸附动力学 | 第52-53页 |
·吸附曲线 | 第53-54页 |
·淋洗曲线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