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下地球物理勘探论文

大庆油田萨中地区薄差层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绪论第1-17页
   ·水淹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7-13页
     ·水淹层的水淹机理研究现状第8-9页
     ·水淹层的识别技术研究现状第9-10页
     ·水淹层的解释方法研究现状第10-13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4页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第14-17页
第一章 研究区域地质概况第17-23页
   ·地理位置与区域构造位置第17页
   ·地层特征第17-18页
   ·构造特征第18-19页
   ·沉积、储层和油藏特征第19-21页
   ·注水开发的概况第21-23页
第二章 应用岩石物理相研究薄差层水淹层的水淹特征第23-39页
   ·薄差层水淹层和岩石物理相第23-26页
     ·薄差层水淹层第23页
     ·岩石物理相第23-26页
   ·薄差层水淹过程中储层参数的变化特征第26-32页
     ·孔隙度、渗透率变化特征第27-28页
     ·泥质含量及粘土矿物变化特征第28页
     ·含油饱和度变化特征第28页
     ·孔隙结构变化特征第28-29页
     ·润湿性变化特征第29-30页
     ·相对渗透率变化特征第30-31页
     ·地层水电阻率变化特征第31页
     ·电性参数变化特征第31-32页
   ·薄差层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第32-39页
     ·均质储层水淹后的测井响应特征第32页
     ·非均质中、厚储层水淹后的测井响应特征第32-35页
     ·薄差层储层水淹后的测井响应特征第35-39页
第三章 水驱过程中薄差层电阻率变化规律实验研究第39-52页
   ·水淹过程中混合液电阻率变化规律研究第39-45页
     ·注水过程中混合液电阻率变化的理论计算第40-43页
     ·不同水淹级别储层地层混合液电阻率的确定第43-45页
   ·水淹过程中电阻率变化规律实验研究第45-49页
     ·不同注水条件下岩石电阻率变化规律理论计算第45-46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46-49页
   ·注水过程中孔隙度指数和饱和度指数的变化第49-52页
第四章 薄差层水淹层测井曲线高分辨率处理、电阻率联合反演及分层技术第52-61页
   ·高含水后期水淹层测井系列第52-53页
   ·补偿密度高分辨率处理第53-54页
   ·薄差层储层的电阻率联合反演第54-58页
     ·三侧向测井曲线正演模拟第56页
     ·深、浅三侧向测井曲线联合反演第56-58页
   ·薄差层测井曲线分层技术第58-61页
第五章 综合地质、岩石物理相、动静态等资料的薄差层水淹层评价方法研究第61-73页
   ·地质约束条件下的薄差层水淹层储层参数模型...................第61-62页
   ·薄差层水淹层的静态参数评价第62-68页
     ·动态电阻率下降法第62-66页
     ·水淹模式识别法第66-68页
   ·薄差层水淹层的动态参数评价第68-72页
   ·薄差层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特点第72-73页
第六章 测井新技术在薄差层水淹层解释中的应用探索第73-78页
   ·核磁共振测井第73-74页
     ·测量原理第73页
     ·技术特点第73-74页
     ·应用评价分析第74页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第74-75页
     ·测量原理第74-75页
     ·应用分析第75页
   ·过套管地层电阻率测井第75-78页
第七章 应用效果评价第78-81页
   ·静态解释标准检验第78页
   ·动态评价效果检验第78-81页
结论与建议第81-83页
致谢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摘要第87-89页
Abstract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研究
下一篇: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理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