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网论文--专用通信网论文

带机械接触的低压电力线路载波通信及其应用

第一章 绪论第1-14页
   ·课题来源与意义第6-7页
   ·低压电力线载波技术简介第7-10页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发展第7-8页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原理第8-9页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特点第9-10页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调制技术第10-13页
     ·常用调制技术的特点第10-12页
     ·扩频与OFDM的对比第12-13页
   ·论文研究内容概要第13-14页
第二章 带机械接触的低压电力线路传输特性分析第14-23页
   ·带机械接触的低压电力线的阻抗特性第14-16页
   ·带机械接触的低压电力线的信号衰减特性第16-19页
   ·带机械接触的低压电力线噪声干扰特性第19-23页
第三章 扩频通信原理第23-39页
   ·扩频通信原理的理论基础第23-29页
     ·扩频通信的基本理论第23-27页
     ·扩频通信可行性的理论基础第27-29页
   ·扩频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9-31页
   ·扩频系统的抗干扰性分析第31-33页
   ·扩频技术在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应用第33-39页
     ·扩频通信系统的分类第34-36页
     ·直接序列扩展频谱技术第36-39页
第四章 通信系统的硬件实现第39-50页
   ·硬件总体设计方案第39页
   ·低压电力线通信芯片介绍第39-45页
     ·低压电力线通信典型芯片第40-41页
     ·PL2101芯片简介第41-45页
   ·控制接口电路第45-47页
   ·收发电路第47-50页
第五章 通信系统的软件实现第50-59页
   ·软件总体设计方案第50-51页
   ·串行接口通信第51-53页
   ·收发数据的程序设计第53-56页
     ·发送子程序第53-55页
     ·接收子程序第55-56页
   ·系统抗干扰设计第56-59页
     ·硬件抗干扰设计第56-57页
     ·软件抗干扰措施第57-59页
第六章 系统调试第59-63页
   ·系统调试第59-61页
   ·结论和展望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附录1: PL2101B芯片的引脚说明:第68-70页
附录2: 低压电力线数据载波通信整体电路图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古锁吉祥寓意研究
下一篇:纳米结构金属表面吸附功能分子的拉曼光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