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沿江高沙土地区优质弱筋小麦栽培技术规程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2页
前言第12-13页
1 文献综述第13-20页
 1.1 小麦籽粒的品质性状第13-15页
 1.2 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因子第15-17页
 1.3 专用小麦的需求现状与优质弱筋小麦第17-19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24页
 2.1 试验材料第20页
 2.2 试验地点第20页
 2.3 试验设计第20-23页
  2.3.1 密度因素第20页
  2.3.2 不同施肥方式因素第20-21页
  2.3.3 氮肥运筹因素第21-22页
  2.3.4 尘化调节剂因素第22-23页
  2.3.5 收获期因素第23页
 2.4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23-2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4-42页
 3.1 不同试验处理对宁麦9号产量的影响第24-27页
  3.1.1 不同密度的产量及产量结构第24页
  3.1.2 不同施肥方式的产量及产量结构第24-25页
  3.1.3 不同追氮比例的产量及产量结构第25-26页
  3.1.4 生长调节剂对产量的影响第26页
  3.1.5 不同收获期的产量及产量结构第26-27页
 3.2 不同试验处理对宁麦9号群体质量指标的影响第27-34页
  3.2.1 不同施肥方式对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第27-28页
  3.2.2 不同施肥方式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第28-29页
  3.2.3 不同处理的群体总结实粒数第29-31页
   3.2.3.1 不同密度群体总结实粒数第29-30页
   3.2.3.2 不同施肥方式对群体总结实粒数的影响第30-31页
   3.2.3.3 不同追氮比例对群体总结实粒数的影响第31页
  3.2.4 不同处理的茎蘖动态特征及其成穗率第31-33页
   3.2.4.1 不同密度的群体茎蘖动态第31-32页
   3.2.4.2 不同施肥方式对茎蘗动态的影响第32-33页
  3.2.5 不同施肥方式对主茎叶龄和单株分蘗的影响第33-34页
 3.3 不同试验处理对宁麦9号品质的影响第34-37页
  3.3.1 不同密度对品质的影响第34页
  3.3.2 不同施肥方式对品质的影响第34-35页
  3.3.3 新型肥料对品质的影响第35-36页
   3.3.3.1 生物有机肥对品质的影响第35页
   3.3.3.2 生物菌肥对品质的影响第35-36页
  3.3.4 生化制剂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第36页
  3.3.5 不同收获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第36-37页
 3.4 宁麦9号优质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第37-39页
  3.4.1 干物质生产量第37-38页
  3.4.2 叶面积指数第38页
  3.4.3 群体总结实粒数第38页
  3.4.4 茎蘗动态及成穗率第38页
  3.4.5 叶龄及单株带蘗第38-39页
 3.5 不同试验处理对宁麦9号综合保优栽培技术的影响第39-42页
  3.5.1 播种技术的革新第39-40页
   3.5.1.1 适期早播第39页
   3.5.1.2 播种量(密度)适当加大第39-40页
  3.5.2 氮肥施用技术的革新第40页
   3.5.2.1 施氮量适当下降第40页
   3.5.2.2 降低氮肥中后期施用比例第40页
   3.5.2.3 新型肥料限量或适度使用第40页
  3.5.3 化控技术的应用第40-41页
   3.5.3.1 抗倒伏制剂第40-41页
   3.5.3.2 抑蘗剂第41页
   3.5.3.3 增粒增重剂第41页
  3.5.4 适时收获第41-42页
4 讨论与结论第42-44页
 4.1 讨论第42-43页
 4.2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5页
附件: 沿江地区优质弱筋小麦宁麦9号栽培技术规程第45-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梁书》副词研究
下一篇:从现代绘画艺术看西方现代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