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宗室词研究
引言 | 第1-10页 |
第一章 两宋宗室身份的考订 | 第10-21页 |
第一节 宗室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第二节 两宋宗室身份的考订 | 第11-21页 |
第二章 两宋宗室词人时代先后考及历史分期 | 第21-39页 |
第一节 前人研究成果的回顾与评价 | 第21-28页 |
一、 宋明清三代 | 第22-24页 |
二、 近现代时期 | 第24-28页 |
第二节 两宋宗室词人时代先后考 | 第28-36页 |
第三节 两宋宗室词的历史分期 | 第36-39页 |
第三章 两宋宗室词人作品误收重收考辨 | 第39-50页 |
第四章 宋代宗室词研究的文学史意义 | 第50-67页 |
第一节 两宋宗室社会地位的变化和社会角色的转换 | 第50-54页 |
第二节 宗室文学创作的回溯 | 第54-63页 |
一、 西汉时期 | 第54-56页 |
二、 三国两晋时期 | 第56-57页 |
三、 南朝时期 | 第57-61页 |
四、 北朝时期 | 第61-62页 |
五、 隋唐时期 | 第62-63页 |
第三节 两宋宗室词研究的文学史意义 | 第63-67页 |
第五章 元祐前后的宗室词创作 | 第67-92页 |
第一节 赵令畴 | 第69-84页 |
一、 赵令畴生平 | 第69-72页 |
二、 赵令畴《侯鲭录》及其中的词学资料 | 第72-76页 |
三、 赵令畴词 | 第76-84页 |
第二节 其他词人 | 第84-92页 |
第六章 后元祐时期的宗室词创作--赵长卿词 | 第92-108页 |
一、 赵长卿生平 | 第93页 |
二、 赵长卿词的流传 | 第93-95页 |
三、 《惜香乐府》中词的四时分类 | 第95-97页 |
四、 赵长卿词 | 第97-108页 |
第七章 南渡初的宗室词 | 第108-123页 |
第一节 赵彦端 | 第109-116页 |
一、 赵彦端生平 | 第109页 |
二、 赵彦端作品 | 第109-110页 |
三、 赵彦端词清新淡雅的抒情特点 | 第110-112页 |
四、 赵彦端词的壮美风格 | 第112-113页 |
五、 赵彦端寿词佳作 | 第113-115页 |
六、 赵彦端词的闲雅之情 | 第115-116页 |
第二节 赵师侠 | 第116-121页 |
一、 赵师侠生平及其作品流传 | 第116页 |
二、 赵师侠词编年 | 第116-117页 |
三、 赵师侠的清新淡远之作 | 第117-119页 |
四、 赵师侠词的其他艺术特征 | 第119-121页 |
第三节 其他词人 | 第121-123页 |
第八章 南宋中叶的宗室词 | 第123-140页 |
第一节 赵善括 | 第123-127页 |
一、 赵善括生平及作品 | 第123-124页 |
二、 赵善括词 | 第124-127页 |
第二节 赵善扛 | 第127-130页 |
一、 赵善扛生平及作品 | 第127-128页 |
二、 赵善扛词 | 第128-130页 |
第三节 赵希逢 | 第130-134页 |
一、 赵希逢与华岳唱和词 | 第130-131页 |
二、 赵希逢词清劲峭拔的艺术特征 | 第131-134页 |
第四节 其他词人 | 第134-140页 |
第九章 南宋后期的宗室词 | 第140-170页 |
第一节 赵以夫 | 第141-153页 |
一、 赵以夫生平及作品流传 | 第141页 |
二、 赵以夫词论 | 第141-143页 |
三、 赵以夫词 | 第143-153页 |
第二节 其他词人 | 第153-170页 |
第十章 宋亡前后的宗室词 | 第170-193页 |
第一节 赵必(王象) | 第171-175页 |
一、 赵必(王象)生平及《覆瓿集》 | 第171-173页 |
二、 赵必(王象)词的艺术特色 | 第173-175页 |
第二节 赵孟頫 | 第175-186页 |
一、 赵孟頫生平 | 第175-176页 |
二、 赵孟頫仕元问题再探 | 第176-179页 |
三、 赵孟頫作品流传情况 | 第179-180页 |
四、 赵盂頫词 | 第180-186页 |
第三节 其他词人 | 第186-193页 |
总结 | 第193-195页 |
参考文献 | 第195-202页 |
致谢 | 第202-20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2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