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住宅建设发展对策研究
绪论 | 第1-12页 |
1 住宅、住宅产业及相关概念 | 第8-9页 |
2 住宅小康化与住宅建设 | 第9-10页 |
3 目前理论界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0-12页 |
1 住宅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 第12-21页 |
·住宅产权理论 | 第12-13页 |
·住宅供求理论 | 第13-16页 |
·住宅需求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住宅供给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住宅市场供求关系 | 第15-16页 |
·住宅价格构成理论 | 第16-17页 |
·住宅的流通价格 | 第16-17页 |
·住宅租金的形成 | 第17页 |
·住宅区位理论 | 第17-19页 |
·国外住宅区位理论 | 第17-18页 |
·住宅区位选择遵循的原则 | 第18-19页 |
·城市化理论 | 第19-21页 |
2 西安市住宅建设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分析 | 第21-32页 |
·西安市住宅建设发展概况 | 第21-23页 |
·第一阶段,1980年至1988年 | 第21-22页 |
·第二阶段,1988-1998年 | 第22-23页 |
·第三阶段,1998年以后 | 第23页 |
·当前住宅建设发展特点 | 第23-27页 |
·住宅建设发展已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 | 第23-25页 |
·住宅建设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25-27页 |
·住宅建设发展的环境分析 | 第27-32页 |
·发展的内环境分析 | 第27-30页 |
·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30-32页 |
3 住宅产业、住房发展模式和住宅政策的国际比较 | 第32-42页 |
·住宅产业发展阶段及规律的国际比较 | 第32-35页 |
·各国住宅产业发展的阶段分析 | 第32-34页 |
·住宅产业发展规律 | 第34-35页 |
·住房制度的国际比较 | 第35-42页 |
·住房政策 | 第35-36页 |
·住房金融体系 | 第36-39页 |
·住房消费 | 第39-42页 |
4 西安市住宅建设发展供求预测 | 第42-52页 |
·住宅需求预测 | 第42-50页 |
·影响住房需求的因素 | 第42页 |
·西安市住房有效需求短期预测模型 | 第42-50页 |
·住宅供给预测 | 第50-52页 |
·储备建立的必要性 | 第50页 |
·储备率或空置率的确定 | 第50-52页 |
5 西安市住宅建设发展的重点与对策 | 第52-63页 |
·加快经济适用房的建设 | 第52-54页 |
·明确界定经济适用房的购买对象 | 第52页 |
·努力降低经济适用房的价格 | 第52-53页 |
·提高经济适用房的质量 | 第53页 |
·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应采用市场机制 | 第53-54页 |
·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 | 第54-57页 |
·住宅产业化 | 第54-55页 |
·实现住宅产业化的途径 | 第55-56页 |
·加快建立和完善住宅产业化的推进机制 | 第56-57页 |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 第57-59页 |
·建立具有预警功能的房地产市场分析平台 | 第57-58页 |
·政府对住宅产品生产供给要进行源头调控 | 第58页 |
·保护购房者合法权益是调控与规范市场的重要环节 | 第58页 |
·加快住宅建设立法进程 | 第58-59页 |
·大力发展住房金融,促进住房消费 | 第59-60页 |
·进一步发展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商业性住房金融体系 | 第59-60页 |
·完善住房抵押贷款的配套服务 | 第60页 |
·建立和发展住房抵押的二级市场 | 第60页 |
·推动住房金融创新,启动住房消费 | 第60页 |
·强化可持续发展 | 第60-63页 |
·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 第61页 |
·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主要原则 | 第61页 |
·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 第61-63页 |
6 结论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页 |
·本文尚需继续深入的问题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