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大山盆地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历史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前言 | 第8-10页 | 
|    ·概况 | 第8页 |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思路与技术创新 | 第9页 | 
|    ·致谢 | 第9-10页 | 
| 2 十万大山盆地区域地质背景 | 第10-32页 | 
|    ·盆地及邻区地层 | 第10-14页 |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4-26页 | 
|    ·深部地球物理特征 | 第26-28页 | 
|    ·岩浆活动特征 | 第28-32页 | 
| 3 十万大山盆地沉积充填特征及其与构造演化的关系 | 第32-48页 | 
|    ·十万大山盆地的构造单元划分 | 第32-33页 | 
|    ·盆地的充填序列及沉积特征 | 第33-42页 | 
|    ·盆地的沉积充填与构造演化的关系 | 第42-48页 | 
| 4 十万大山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 | 第48-64页 | 
|    ·各构造层特征 | 第48-50页 | 
|    ·主要褶皱描述 | 第50-52页 | 
|    ·主要断裂特征 | 第52-57页 | 
|    ·节理与应力场 | 第57页 | 
|    ·构造样式 | 第57-59页 | 
|    ·不整合面特征 | 第59-62页 | 
|    ·盆地构造演化 | 第62-64页 | 
| 5 十万大山盆地及邻区裂变径迹分析 | 第64-83页 | 
|    ·样品采集 | 第64页 | 
|    ·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特征 | 第64-69页 | 
|    ·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及地层抬升剥蚀 | 第69-83页 | 
| 6 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及其热演化分析 | 第83-98页 | 
|    ·样品分布及测试条件 | 第83页 | 
|    ·各层系烃源岩的有机成熟度 | 第83-87页 | 
|    ·盆地地温史 | 第87-98页 | 
| 7 十万大山盆地构造—热演化 | 第98-107页 | 
|    ·十万大山盆地沉降—埋藏史 | 第98-102页 | 
|    ·十万大山盆地及邻区剥蚀幅度与剥蚀史 | 第102-105页 | 
|    ·盆地及烃源岩热演化 | 第105-107页 | 
| 8 结论 | 第107-10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9-11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