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脱硫与固硫论文

脱硫活性炭活化方法研究

1.前言第1-16页
 1.1 活性炭在烟气脱硫中的应用第8页
 1.2 活性炭制备第8-13页
  1.2.1 原料第9-10页
   1.2.1.1 制备活性炭的原料第9-10页
   1.2.1.2 原料选择的发展方向第10页
  1.2.2 制备方法第10-13页
   1.2.2.1 物理法第11页
   1.2.2.2 化学法第11-12页
   1.2.2.3 其他制备方法第12页
   1.2.2.4 加热方式的影响第12-13页
 1.3.微波加热技术在活性炭材料方面的应用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4-16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页
  1.4.2 选题意义第15-16页
2.实验及分析方法第16-23页
 2.1 活性炭制备第16-18页
  2.1.1 实验原料第16页
  2.1.2 微波加热活化第16-17页
  2.1.2 电炉加热活化第17-18页
 2.2 活性炭性能表征第18-20页
  2.2.1 活化得率第18页
  2.2.2 碘吸附值的测定第18-19页
  2.2.3.脱硫性能的测定第19-20页
 2.3 活性炭结构表征第20-23页
  2.3.1 表面物理结构第20-21页
   2.3.1.1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测定第20-21页
   2.3.1.2 表面形貌的观察(SEM)第21页
  2.3.2 表面化学结构第21-23页
3.电炉加热活化制备脱硫活性炭第23-38页
 3.1 电炉加热活化实验研究第23-31页
  3.1.1 影响活性炭活化的工艺因素选择第24页
  3.1.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第24-27页
  3.1.3 各工艺参数的影响第27-31页
   3.1.3.1 活化温度的影响第27-29页
   3.1.3.2 CO_2流量的影响第29-30页
   3.1.3.3 活化时间的影响第30-31页
 3.2 活性炭结构表征第31-35页
  3.2.1 比表面积第31-32页
  3.2.2 孔容分析第32-33页
  3.2.3 平均孔径第33页
  3.2.4 孔径分布第33-35页
  3.2.5 表面官能团的测定第35页
 3.3 电炉活化制得活性炭的动态脱硫实验第35-38页
  3.3.1 电炉活化温度对产品脱硫效果的影响第35-37页
  3.3.2 电炉活化CO_2流量对产品脱硫效果的影响第37页
  3.3.3 电炉活化时间对产品脱硫效果的影响第37-38页
4.微波加热活化制备脱硫活性炭第38-54页
 4.1 微波加热活化实验研究第38-46页
  4.1.1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第39-43页
  4.1.2 各工艺参数的影响第43-46页
   4.1.2.1 幅照功率的确定第43-44页
   4.1.2.2 CO_2流量的确定第44-45页
   4.1.2.3 辐照时间的影响第45-46页
 4.2 活性炭结构表征第46-50页
  4.2.1 比表面积第46-47页
  4.2.2 孔容分析第47-48页
  4.2.3 平均孔径第48页
  4.2.4 孔径分布第48-50页
  4.2.5 表面官能团的测定第50页
 4.3 微波加热活化制得活性炭的动态脱硫实验第50-54页
  4.3.1 幅照功率的影响第50-52页
  4.3.2 CO_2流量的影响第52页
  4.3.3 幅照时间的影响第52-54页
5.两种加热方法的比较第54-66页
 5.1 产品吸附性能比较第54-55页
 5.2 所得产品表面物化结构的比较第55-63页
  5.2.1 表面形貌第55-58页
  5.2.2 孔结构第58-59页
  5.2.3 吸附等温曲线第59-61页
  5.2.4 吸附回线的分析第61-62页
  5.2.5 表面官能团比较第62-63页
 5.3 两种加热方式活化机理的探讨第63-66页
  5.3.1 活化机理和过程第63页
  5.3.2 电炉加热和微波加热模式分析第63-66页
6.结论与建议第66-68页
 6.1 结论第66-67页
 6.2 建议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4页
声明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i-Si3N4复合镀层制备工艺与磨损性能研究
下一篇:PAF和PAF-AH检测对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早孕诊断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