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1 综述 | 第11-21页 |
·种子胎萌现象 | 第11-13页 |
·胎萌植物的种类 | 第11-12页 |
·胎萌的发生时期 | 第12-13页 |
·种子胎萌的危害 | 第13页 |
·种子发育期间的发芽力 | 第13页 |
·胎萌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 第13页 |
·种子胎萌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籽粒含水量与种子胎萌的关系 | 第13-15页 |
·种子胎萌与种子生理生化代谢特点的关系 | 第15-17页 |
·植物激素与种子胎萌 | 第17-18页 |
·胎萌突变体的应用 | 第18-20页 |
·种子胎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2 矮生菜豆种子胎萌发生特性的初步研究 | 第21-4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1-24页 |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4页 |
·田间观察指标 | 第22页 |
·水分含量测定 | 第22页 |
·吸水率测定 | 第22-23页 |
·浸提液对发芽的影响 | 第23页 |
·蒸馏水浸提液对发芽的影响 | 第23页 |
·乙醚浸提液对发芽的影响 | 第23页 |
·电导率测定 | 第23-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7页 |
·种子胎萌的发生时期 | 第24页 |
·矮生菜豆胎萌种子发生率的品种间差异 | 第24-26页 |
·露地采种条件下不同矮生菜豆品种胎萌率的比较 | 第24页 |
·大棚采种条件下不同矮生菜豆品种胎萌率的比较 | 第24-25页 |
·不同采种设施条件下矮生菜豆品种胎萌率的比较 | 第25-26页 |
·胎萌种子在植株和豆荚中的分布 | 第26页 |
·花色、籽粒与胎萌 | 第26-28页 |
·花色、粒色与胎萌 | 第26-27页 |
·种皮与胎萌 | 第27-28页 |
·水分含量对胎萌的影响 | 第28-30页 |
·籽粒含水量 | 第28-29页 |
·荚壳含水量 | 第29-30页 |
·吸水速率与胎萌 | 第30-31页 |
·电导率变化与胎萌 | 第31-32页 |
·籽粒电导率变化 | 第31页 |
·豆荚电导率变化 | 第31-32页 |
·浸提液对发芽的影响 | 第32-37页 |
·籽粒蒸馏水浸提液对发芽的影响 | 第32-34页 |
·荚壳蒸馏水浸提液对发芽的影响 | 第34-35页 |
·荚壳乙醚浸提液对发芽的影响 | 第35-36页 |
·籽粒乙醚浸提液对发芽的影响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40页 |
3 矮生菜豆生长过程中同工酶变化 | 第40-5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0-42页 |
·试验材料和取样方法 | 第40-41页 |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41-42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第41页 |
·淀粉酶活性测定 | 第41-42页 |
·a-淀粉酶活性测定 | 第41页 |
·β-淀粉酶活性测定 | 第41-42页 |
·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同工酶分析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54页 |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和酶谱的变化 | 第42-48页 |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 第42-45页 |
·不同品种荚壳POD活性的变化 | 第42-44页 |
·不同品种籽粒POD活性的变化 | 第44-45页 |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变化 | 第45-48页 |
·同一品种籽粒在不同生长期中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变化 | 第45-46页 |
·不同品种籽粒在同一生长期中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变化 | 第46-47页 |
·荚壳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变化 | 第47-48页 |
·水分对矮生菜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 | 第48页 |
·淀粉酶同工酶活性和酶谱的变化 | 第48-54页 |
·发芽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变化 | 第48-49页 |
·发芽过程中种子β-淀粉酶活性变化 | 第48页 |
·发芽过程中种子α-淀粉酶活性变化 | 第48-49页 |
·生长过程中籽粒淀粉酶活性变化 | 第49-51页 |
·生长过程中籽粒β-淀粉酶活性变化 | 第49-50页 |
·生长过程中籽粒β-淀粉酶活性变化 | 第50-51页 |
·淀粉酶同工酶谱带 | 第51-54页 |
·发芽过程中淀粉酶同工酶谱带变化 | 第51-52页 |
·生长过程中籽粒淀粉酶同工酶谱带的变化 | 第52页 |
·生长过程中荚壳淀粉酶同工酶谱带的变化 | 第52-54页 |
·讨论 | 第54-56页 |
·过氧化物同工酶与胎萌 | 第54页 |
·淀粉酶同工酶与胎萌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64页 |
ABSTRACT | 第64-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