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文献综述 | 第8-20页 |
1 伪狂犬病感染与流行特点 | 第8-14页 |
2 伪狂犬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特点 | 第14-20页 |
试验一 伪狂犬病病毒Min-A株gD基因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20-2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4页 |
3 讨论 | 第24-26页 |
试验二 伪狂犬病病毒Min-A株gE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26-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3 讨论 | 第30-32页 |
试验三 伪狂犬病病毒Min-A株TK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32-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3 讨论 | 第38-40页 |
试验四 通用转转移载体的构建 | 第40-44页 |
1 方法 | 第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3 讨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Abstract | 第46-48页 |
附录一 gD基因序列 | 第48-50页 |
附录二 gE基因序列 | 第50-52页 |
附录三 TK基因序列 | 第52-54页 |
附录四 通用转移载体全序列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