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微射流技术及其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微射流技术的应用 | 第14-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微射流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 | 第20-47页 |
·FAVRE平均N-S方程 | 第20-28页 |
·笛卡儿坐标系下的Favre平均N-S方程 | 第20-22页 |
·方程组的无量纲化 | 第22页 |
·一般曲线坐标系下的Favre平均N-S方程组 | 第22-28页 |
·湍流模型 | 第28-29页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29-30页 |
·初始条件 | 第29页 |
·边界条件 | 第29-30页 |
·网格生成 | 第30-32页 |
·用椭圆型系统生成网格 | 第30-31页 |
·网格分布的控制 | 第31-32页 |
·AF方法 | 第32-40页 |
·Beam-Warming格式 | 第32-38页 |
·空间差分 | 第38-39页 |
·人工粘性 | 第39-40页 |
·近似因式分解误差及迭代形式的BEAM-WARMING格式 | 第40-42页 |
·近似因式分解误差 | 第40-41页 |
·迭代形式的Beam-Warming格式 | 第41-42页 |
·隐式高阶紧致差分格式和隐式高阶数值过滤方法 | 第42-46页 |
·隐式高阶紧致差分格式 | 第42-45页 |
·隐式高阶数值过滤方法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微射流作动器外流场二维数值模拟 | 第47-76页 |
·微射流作动器工作原理及流场特性 | 第47-50页 |
·单微射流作动器外流场数值分析 | 第50-59页 |
·计算模型 | 第50页 |
·控制方程 | 第50页 |
·差分方程 | 第50-51页 |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 第51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1-59页 |
·双微射流作动器外流场数值分析 | 第59-71页 |
·计算模型 | 第60页 |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 第60-61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1-71页 |
·微射流流场湍流数值分析 | 第71-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第四章 微射流作动器外流场三维数值模拟 | 第76-84页 |
·计算模型 | 第76-77页 |
·计算域的选取 | 第76-77页 |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 第77页 |
·控制方程及差分方程 | 第77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77-82页 |
·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微射流对主流流动方向的定向控制 | 第84-104页 |
·微射流对主流流动方向的定向控制原理 | 第84-85页 |
·“拉”模型单作动器模式控制主流流动方向的数值模拟 | 第85-95页 |
·计算模型 | 第85-86页 |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 第86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86-95页 |
·“拉”模型双作动器模式控制主流流动方向的数值模拟 | 第95-101页 |
·计算模型 | 第95-96页 |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 第96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96-101页 |
·“推”模型及“拉推”模型定向控制主流方向探讨 | 第101-102页 |
·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六章 微射流改变圆柱体气动力性能 | 第104-112页 |
·圆柱体气动力性能改变 | 第104-106页 |
·数值模拟 | 第106-111页 |
·计算模型 | 第106页 |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 第106-107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107-111页 |
·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2-115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12-113页 |
·进一步的工作研究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