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异种金属连接的实际应用 | 第7页 |
1-2 研究异种金属冷压焊连接的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1-2-1 研究的意义 | 第7页 |
1-2-2 研究的目的 | 第7-8页 |
1-3 异种金属连接的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3-1 异种金属连接方法现状 | 第8页 |
1-3-2 冷压焊简介 | 第8-9页 |
1-3-3 冷压焊的特点 | 第9页 |
1-3-4 当前冷压焊结合机理的研究水平 | 第9-11页 |
1-4 数值模拟 | 第11-14页 |
1-4-1 数值模拟介绍 | 第11页 |
1-4-2 有限元法 | 第11-12页 |
1-4-3 有限元数值模拟用于冷压焊焊接过程的可行性分析 | 第12-14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弹塑性力学理论及非线性有限单元法 | 第15-26页 |
2-1 弹塑性力学理论 | 第15-18页 |
2-1-1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 第15-16页 |
2-1-2 塑性力学基本法则 | 第16-18页 |
2-2 非线性有限单元法 | 第18-23页 |
2-2-1 虚功原理 | 第18-19页 |
2-2-2 有限元法原理 | 第19-21页 |
2-2-3 冷压焊有限元模型中材料非线性的实现 | 第21-22页 |
2-2-4 冷压焊有限元模型中几何非线性的实现 | 第22-23页 |
2-2-5 冷压焊有限元模型中接触非线性的实现 | 第23页 |
2-3 非线性有限元平衡方程组的求解 | 第23-26页 |
2-3-1 非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 第23-24页 |
2-3-2 塑性有限元平衡方程组的解法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异种金属冷压焊焊接过程数值模拟 | 第26-46页 |
3-1 实验材料力学性能的测定 | 第26-28页 |
3-1-1 Cu.Al拉伸试样的制备 | 第26页 |
3-1-2 Cu.Al单向拉伸实验及实验数据整理 | 第26-28页 |
3-2 冷压焊焊接过程数值模拟 | 第28-29页 |
3-2-1 建模分析 | 第28页 |
3-2-2 几何建模 | 第28页 |
3-2-3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28页 |
3-2-4 网格的划分 | 第28页 |
3-2-5 其它设置 | 第28-29页 |
3-3 模拟结果的实验验证 | 第29-33页 |
3-3-1 模拟结果 | 第29-31页 |
3-3-2 铝及超导丝端部的SEM检测结果 | 第31-32页 |
3-3-3 实验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32-33页 |
3-4 Al-Cu冷压焊模拟结果分析 | 第33-37页 |
3-4-1 异种金属(Al-Cu)冷压焊模拟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3-4-2 异种金属(Al-Cu)冷压焊不协调塑性变形的改进措施 | 第34-36页 |
3-4-3 模具的改进 | 第36-37页 |
3-5 异种金属冷压焊冷压焊工艺参数的优化 | 第37-46页 |
3-5-1 施焊前工件端部的清理与挤压次数 | 第38-39页 |
3-5-2 工件端部的形状 | 第39-40页 |
3-5-3 工件伸出长度 | 第40-44页 |
3-5-4 挤压次数对接头性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异种金属冷压焊接头界面观察及结合机理的微观分析 | 第46-55页 |
4-1 异种金属冷压焊实验 | 第46-48页 |
4-1-1 冷压焊实验介绍 | 第46页 |
4-1-2 实验材料的选择 | 第46-47页 |
4-1-3 工件待焊表面的清理 | 第47页 |
4-1-4 冷压焊压力的选择 | 第47页 |
4-1-5 技术细节 | 第47-48页 |
4-2 异种金属冷压焊接头界面结合的微观分析 | 第48-53页 |
4-2-1 检测试样的制备 | 第48页 |
4-2-2 SEM检测结果及分析 | 第48页 |
4-2-3 TEM检测结果及分析 | 第48-53页 |
4-3 异种金属冷压焊结合机理的微观分析 | 第53-55页 |
4-3-1 改进的TFD理论 | 第53页 |
4-3-2 双金属界面电子结构 | 第53-54页 |
4-3-3 冷压焊结合机理的微观分析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5-57页 |
5-1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55页 |
5-2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