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5页 |
·氧损伤的“罪魁”--超氧自由基 | 第7-10页 |
·初级活性氧物种之一--超氧自由基的产生 | 第8-9页 |
·超氧自由基的化学性质 | 第9页 |
·超氧自由基的危害 | 第9-10页 |
·超氧自由基的“克星”--超氧化物歧化酶 | 第10-13页 |
·SOD的分布及种类 | 第10页 |
·SOD的应用 | 第10-13页 |
·SOD化学模拟的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镍的生物学意义 | 第15-18页 |
第三章 镍超氧化物歧化酶 | 第18-33页 |
·镍超氧化物歧化酶简介 | 第18-21页 |
·镍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发现 | 第18页 |
·镍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命名 | 第18-21页 |
·镍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性质简介以及结构、机理探讨 | 第21-31页 |
·Ni-SOD的性质 | 第21-25页 |
·Ni-SOD的结构 | 第25-28页 |
·Ni-SOD催化机理探讨 | 第28-31页 |
·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Ni-SOD酶活性中心的量子化学研究 | 第33-43页 |
·还原型Ni(Ⅱ)-SOD活性中心的量子化学计算 | 第33-37页 |
·氧化型Ni(Ⅲ)-SOD活性中心的量子化学计算 | 第37-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五章 Ni-SOD模型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43-52页 |
·配体的选择、制备及表征 | 第43-46页 |
·配体和金属盐的选择 | 第43页 |
·配体的制备 | 第43-46页 |
·配合物的合成与元素分析 | 第46-48页 |
·配合物的红外、紫外谱图表征 | 第48-51页 |
·红外光谱(IR)表征 | 第48-50页 |
·紫外光谱(UV)表征 | 第50-51页 |
·总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镍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52-86页 |
·化合物[Ni(EDTB)](ClO_4)_2.(CH_3OH)_2.(DMSO)(1)的晶体结构 | 第53-69页 |
·衍射实验 | 第53页 |
·晶体结构的描述与讨论 | 第53-69页 |
·化合物[Ni(tbpOH)](ClO_4)_2.(CH_3OH)_(2.5).(H_2O)_(0.5)(2)的晶体结构 | 第69-86页 |
·衍射实验 | 第69页 |
·晶体结构的描述与讨论 | 第69-86页 |
第七章 镍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化合物的量子化学计算 | 第86-93页 |
·EDTB单核配合物的量子化学计算 | 第86-89页 |
·tbpOH单核配合物的量子化学计算 | 第89-93页 |
第八章 Ni-SOD模型化合物的活性研究 | 第93-100页 |
·模型化合物的活性测定 | 第93-95页 |
·总结与讨论 | 第95-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