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1.1 耳声发射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9-10页 |
| 1.2 耳声发射检测仪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 1.3 本课题立体依据及课题简介 | 第11-13页 |
| 2 耳声发射生理学基础 | 第13-18页 |
| 2.1 耳声发射的基本概念 | 第13-16页 |
| 2.1.1 耳生发射的定义 | 第13页 |
| 2.1.2 耳声发射的分类 | 第13-15页 |
| 2.1.3 耳声发射信号的特点 | 第15-16页 |
| 2.2 耳声发射机理及临床应用 | 第16-18页 |
| 2.2.1 耳声发射机理 | 第16页 |
| 2.2.2 临床应用 | 第16-18页 |
| 3 系统总体设计 | 第18-23页 |
| 3.1 耳声发射测试一般原理及装置设计 | 第18-19页 |
| 3.2 系统关键技术设计 | 第19-21页 |
| 3.2.1 系统关键技术 | 第19页 |
| 3.2.2 刺激单元设计 | 第19-20页 |
| 3.2.3 信号采集单元设计 | 第20页 |
| 3.2.4 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20-21页 |
| 3.2.5 信号处理探讨 | 第21页 |
| 3.3 系统原理框图 | 第21-23页 |
| 4 声刺激器的研制 | 第23-40页 |
| 4.1 听觉生理学基础 | 第23页 |
| 4.2 声刺激器产生的声音类型 | 第23-25页 |
| 4.3 纯音(TONE)的产生 | 第25-30页 |
| 4.3.1 直接频率合成器AD | 第26-27页 |
| 4.3.2 纯音产生硬件电路设计 | 第27-28页 |
| 4.3.3 纯音产生软件设计 | 第28-29页 |
| 4.3.4 纯音产生外围电路设计 | 第29-30页 |
| 4.4 短纯音的产生 | 第30-32页 |
| 4.5 白噪声(NOISE)的产生 | 第32-34页 |
| 4.6 短声(CLICK)的产生 | 第34-35页 |
| 4.7 刺激通道及强度(dB)选择 | 第35-37页 |
| 4.8 功率放大部分 | 第37-38页 |
| 4.9 声刺激器全智能控制流程 | 第38-39页 |
| 4.10 声刺激器设计小结 | 第39-40页 |
| 5 数据采集部分的研制 | 第40-49页 |
| 5.1 耳声发射接受器 | 第40-41页 |
| 5.2 低噪声前置预放级 | 第41-42页 |
| 5.3 直流增益初步适调级 | 第42-43页 |
| 5.4 50Hz陷波器 | 第43-44页 |
| 5.5 有源带通滤波器 | 第44-45页 |
| 5.6 后级可控增益选择 | 第45-46页 |
| 5.7 模/数转换电路 | 第46-48页 |
| 5.7.1 数据采集与转换基本理论 | 第46页 |
| 5.7.2 模/数转换设计 | 第46-48页 |
| 5.8 小结 | 第48-49页 |
| 6 接口电路 | 第49-55页 |
| 6.1 USB规范简介 | 第49-50页 |
| 6.2 USB控制芯片 | 第50页 |
| 6.3 USB接口设计 | 第50-55页 |
| 6.3.1 工作原理 | 第50-52页 |
| 6.3.2 软件设计 | 第52-55页 |
| 7 信号处理 | 第55-79页 |
| 7.1 通用信号提取方法简介 | 第55-59页 |
| 7.1.1 相干平均 | 第55页 |
| 7.1.2 阈值截取法 | 第55-56页 |
| 7.1.3 数字滤波 | 第56页 |
| 7.1.4 窗函数法 | 第56-57页 |
| 7.1.5 非线性差分平均 | 第57-59页 |
| 7.2 专用信号提取方法的研究 | 第59-79页 |
| 7.2.1 自发耳声发射(SOAE)的检测 | 第59-66页 |
| 7.2.2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的信号获取 | 第66-76页 |
| 7.2.3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信号检测 | 第76-79页 |
| 8 总结及前瞻 | 第79-80页 |
| 8.1 总结 | 第79页 |
| 8.2 展望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