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6-10页 |
第一章 《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的成书、底本及体例 | 第10-20页 |
第一节 《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的成书背景 | 第10-12页 |
第二节 《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的底本选择 | 第12-15页 |
第三节 《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的内容建构和注释体例 | 第15-20页 |
第二章 《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解杜”的特点 | 第20-40页 |
第一节 重视文本细读 | 第20-26页 |
第二节 以起承转合之法论杜诗 | 第26-30页 |
第三节 强调连章诗的整体性和顺序性 | 第30-35页 |
第四节 崇奉“不虚美,不隐恶”的评点态度 | 第35-40页 |
第三章 《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解杜”的价值 | 第40-59页 |
第一节 诗学价值 | 第40-47页 |
第二节 注解杜文的价值 | 第47-52页 |
第三节 文献学价值 | 第52-59页 |
第四章 《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的影响与不足 | 第59-72页 |
第一节 《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对后世的影响 | 第59-64页 |
第二节 《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存在的不足 | 第64-72页 |
结语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79-80页 |
后记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