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膛内动力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5页 |
1 绪论 | 第5-12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5-7页 |
1.2 发射动力学分析的理论算法 | 第7-10页 |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2 模型的建立 | 第12-26页 |
2.1 坐标系的定义 | 第13-16页 |
2.2 作用力和力矩的计算方法 | 第16-26页 |
3 膛内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26-37页 |
3.1 弹丸质心运动方程 | 第26-27页 |
3.2 弹丸角运动方程 | 第27-32页 |
3.3 弹丸前定心部与炮膛的撞击问题 | 第32-37页 |
4 方程的处理、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37-50页 |
4.1 方程的处理及算法的选择 | 第37-44页 |
4.2 模型的进一步完善 | 第44-50页 |
5 结弹丸构参数对其膛内受力影响的分析 | 第50-74页 |
5.1 程序流程图 | 第50-52页 |
5.2 变量意义及初值 | 第52-54页 |
5.3 理想初始状态下弹丸膛内受力分析 | 第54-58页 |
5.4 对挤进模型的分析 | 第58-60页 |
5.5 弹炮间隙对弹丸膛内受力的影响 | 第60-61页 |
5.6 导引部长度对弹丸膛内受力的影响 | 第61-62页 |
5.7 装填不对称对弹丸膛内受力的影响 | 第62-66页 |
5.8 动静不平衡性对弹丸膛内受力的影响 | 第66-71页 |
5.9 弹丸膛内运动模型的讨论 | 第71-74页 |
结束语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5页 |
致谢 | 第75-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