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 第1-11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1-2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技术与主题背景 | 第7-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4 研究的目的和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1-4-1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沥青路面现场冷再生 | 第11-18页 |
§2-1 沥青路面现场冷再生简介 | 第11-13页 |
2-1-1 沥青路面现场冷再生的定义 | 第11页 |
2-1-2 添加剂的种类 | 第11页 |
2-1-3 现场冷再生的类型 | 第11-12页 |
2-1-4 冷再生机械配置 | 第12页 |
2-1-5 现场冷再生的优点 | 第12-13页 |
§2-2 沥青路面现场冷再生机理 | 第13-15页 |
2-2-1 添加剂的影响 | 第13页 |
2-2-2 集料级配的影响 | 第13-14页 |
2-2-3 机理分析 | 第14-15页 |
§2-3 沥青路面冷再生结构设计方法 | 第15-18页 |
2-3-1 旧路调查 | 第15-16页 |
2-3-2 材料组成设计 | 第16页 |
2-3-3 结构设计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冷再生材料回弹模量与材料组分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18-23页 |
§3-1 冷再生材料的材料构成与微观结构 | 第18页 |
§3-2 沥青路面冷再生材料回弹模量与组分材料间的关系 | 第18-23页 |
第四章 试验分析 | 第23-34页 |
§4-1 原材料性质分析 | 第23-27页 |
4-1-1 冷再生旧料 | 第23-26页 |
4-1-2 添加剂 | 第26-27页 |
§4-2 室内试验 | 第27-33页 |
4-2-1 下承层为灰土 | 第28-30页 |
4-2-2 下承层为二灰碎石 | 第30-33页 |
§4-3 试验结论 | 第33页 |
§4-4 冷再生混合料的推荐级配范围 | 第33-34页 |
第五章 试验段铺筑及施工工艺研究 | 第34-38页 |
§5.1 试验段旧路结构调查 | 第34页 |
§5.2 冷再生试验段简介 | 第34-35页 |
§5.3 试验段施工工艺 | 第35-37页 |
§5.4 试验段的后期观测 | 第37-38页 |
第六章 效益分析 | 第38-40页 |
§6.1 经济效益 | 第38页 |
§6.2 社会效益 | 第38-4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0-41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0页 |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致谢语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