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前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彝族毕摩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9-12页 |
| ·彝族毕摩文化的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 ·凉山彝族毕摩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凉山彝族毕摩仪式的类别及其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凉山彝族毕摩仪式活动类别 | 第12-14页 |
| ·凉山彝族毕摩仪式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第三章 凉山彝族毕摩仪式的心理治疗因素 | 第16-21页 |
| ·心理治疗中的共同因素 | 第16-18页 |
| ·凉山彝族毕摩仪式的心理治疗因素 | 第18-21页 |
| ·对毕摩的绝对信任和依赖——无条件的治疗关系 | 第18-19页 |
| ·毕摩仪式治疗的场域——特定的治疗情景 | 第19页 |
| ·毕摩做仪式时所用的经书——一套合理的信仰体系 | 第19-20页 |
| ·毕摩仪式的基本程序——一套治疗双方都深信不疑的治 | 第20-21页 |
| 第四章 凉山彝族毕摩仪式的心理治疗功能 | 第21-33页 |
| ·毕摩仪式心理治疗的积极功能 | 第21-27页 |
| ·心理宣泄作用 | 第21-22页 |
| ·心理暗示作用 | 第22-23页 |
| ·言语解释作用 | 第23-24页 |
| ·心理慰藉作用 | 第24-25页 |
| ·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 第25-26页 |
| ·增强彝民族群体认同感 | 第26-27页 |
| ·以“西欧布”仪式为例阐释毕摩仪式心理治疗的积极功能 | 第27-31页 |
| ·毕摩仪式心理治疗的消极功能 | 第31-33页 |
| ·困难面前动力与责任感的缺失 | 第32页 |
| ·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 | 第32页 |
| ·抑制了凉山彝民行为能力的提高 | 第32-33页 |
| ·强化了狭隘的“家支”意识 | 第33页 |
| 结语 | 第33-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 致谢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