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1-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对中西方相关研究文献的简要评述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结构安排 | 第18-21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21-29页 |
·一般企业竞争力的基本理论 | 第21-23页 |
·企业竞争力的市场表现 | 第22页 |
·企业竞争力评价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企业竞争力与商业银行竞争力 | 第23-24页 |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含义 | 第24-26页 |
·西方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 第26-29页 |
·Stuhr和Van Wichlen指标体系 | 第26页 |
·Daniel Martin指标体系 | 第26页 |
·Pantalone和Platt指标体系 | 第26-27页 |
·Fraser指标体系 | 第27页 |
·骆驼评级体系(CAMELS Rating System) | 第27-29页 |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 | 第29-55页 |
·评价对象的选取及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29-31页 |
·评价对象的选取 | 第29-30页 |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30-31页 |
·潜在竞争力的评价 | 第31-39页 |
·潜在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 第31-34页 |
·潜在竞争力评价的层次分析法 | 第34-37页 |
·潜在竞争力的评价过程 | 第37页 |
·潜在竞争力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现实竞争力的评价 | 第39-51页 |
·现实竞争力指标体系 | 第39-42页 |
·现实竞争力评价的因子分析法 | 第42-46页 |
·现实竞争力的评价过程 | 第46-49页 |
·现实竞争力实证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综合竞争力实证结果 | 第51-55页 |
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 第55-71页 |
·现实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 第55-59页 |
·流动性分析 | 第55-56页 |
·盈利性分析 | 第56-58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58-59页 |
·潜在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 第59-69页 |
·法人治理结构分析 | 第59-63页 |
·业务发展与创新能力分析 | 第63-66页 |
·资源拥有水平分析 | 第66-69页 |
·比较结论及分析 | 第69-71页 |
第5章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 第71-79页 |
·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 第71-73页 |
·推进股份制改造,完善股权结构 | 第72页 |
·建立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 | 第72页 |
·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 第72-73页 |
·培育以市场为导向的反应机制 | 第73页 |
·需要长期地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 第73页 |
·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 | 第73-75页 |
·体制创新 | 第73-74页 |
·业务创新 | 第74页 |
·服务创新 | 第74页 |
·监管创新 | 第74-75页 |
·完善知识型人才的激励机制 | 第75-79页 |
·实施企业文化激励策略 | 第75-76页 |
·实施沟通策略 | 第76页 |
·加强培训策略 | 第76-77页 |
·强化激励策略 | 第77页 |
·开展授权策略 | 第77-79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87页 |
附录A 潜在竞争力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87-91页 |
附录B 潜在竞争力指标问卷调查表 | 第91-93页 |
附录C 现实竞争力评价指标原始数据表 | 第93-95页 |
附录D 现实竞争力各项指标标准化数据表 | 第95-97页 |
附录E 现实竞争力指标相关矩阵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