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起重机准特性曲线的设计原理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国内外履带起重机发展状况 | 第11-15页 |
·概述 | 第11-12页 |
·国外履带起重机发展状况 | 第12-14页 |
·国内履带起重机发展状况 | 第14-15页 |
·论文的来源及意义 | 第15-16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履带起重机设计基本概念及基本参数 | 第17-29页 |
·臂架结构设计方法 | 第17-18页 |
·极限状态法 | 第17页 |
·许用应力法 | 第17-18页 |
·计算工况 | 第18-19页 |
·载荷分析 | 第19-25页 |
·载荷分类 | 第19-20页 |
·载荷系数 | 第20-23页 |
·风载荷计算 | 第23-25页 |
·载荷组合 | 第25-26页 |
·构件材料的许用应力 | 第26-29页 |
·拉伸、压缩、弯曲的许用应力 | 第26-27页 |
·高危险度系数 | 第27-29页 |
第3章 履带起重机基本臂理论设计的建立 | 第29-53页 |
·设计基本参数 | 第29-31页 |
·履带起重机形式 | 第29-30页 |
·臂架结构形式 | 第30-31页 |
·臂架截面设计 | 第31-35页 |
·臂架截面的几何特性 | 第31-32页 |
·臂架高度的确定 | 第32-34页 |
·臂架宽度的确定 | 第34-35页 |
·基本臂质量及主弦杆截面积设计原理 | 第35-50页 |
·基本臂质量与臂架截面积关系 | 第35-36页 |
·臂架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6-40页 |
·基本臂质量及主弦杆截面积的确定 | 第40-47页 |
·臂端挠度计算 | 第47-48页 |
·臂架的最不利倾角 | 第48-50页 |
·基本臂节间长度及腹杆截面积确定 | 第50-53页 |
·主弦杆节间长度确定 | 第50-51页 |
·腹杆截面积确定 | 第51-53页 |
第4章 履带起重机准特性曲线设计 | 第53-65页 |
·履带起重机准特性曲线的概念 | 第53页 |
·标准臂节的设计原理 | 第53-60页 |
·标准臂节截面参数确定 | 第54页 |
·主臂不同臂长时变幅角的确定 | 第54-56页 |
·主臂不同臂长时最大起重量的确定 | 第56-57页 |
·标准臂节其他结构参数确定 | 第57-60页 |
·履带起重机准特性曲线的原理设计 | 第60-65页 |
·等力矩原则确定准特性曲线 | 第61-62页 |
·等应力原则确定准特性曲线 | 第62-65页 |
第5章 准特性曲线设计系统的开发 | 第65-85页 |
·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65页 |
·系统的功能 | 第65-66页 |
·系统的设计 | 第66-73页 |
·系统的开发环境 | 第66-68页 |
·系统的结构 | 第68-72页 |
·数据处理 | 第72-73页 |
·系统的运行实例 | 第73-85页 |
·系统的启动 | 第74-75页 |
·系统的运行 | 第75-84页 |
·小结 | 第84-8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全文结论 | 第85页 |
·研究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