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生物传感器 | 第11-20页 |
| ·生物传感器概述 | 第11页 |
| ·生物传感器原理 | 第11-14页 |
| ·生物传感器分类 | 第14页 |
| ·固定化酶 | 第14-19页 |
|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 第19-20页 |
|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与展望 | 第20页 |
| ·微流控芯片 | 第20-24页 |
| ·微流控芯片概述 | 第20页 |
| ·微流控芯片的检测方法 | 第20-21页 |
| ·微流控芯片中常用的流体驱动技术 | 第21-23页 |
| ·微流控芯片在蛋白分析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 ·论文工作目的及设计思想 | 第24-27页 |
| 第2章 芯片电化学检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改进及表征 | 第27-47页 |
| ·引言 | 第27-28页 |
| ·实验部分 | 第28-32页 |
| ·仪器 | 第28页 |
| ·试剂与溶液配制 | 第28-29页 |
| ·微流控芯片葡萄糖传感器制备 | 第29-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44页 |
| ·石英毛细管内壁固定酶 | 第32页 |
| ·固定化酶的活性表征 | 第32-33页 |
| ·重力驱动液流控制 | 第33-34页 |
| ·以氧气为电子传递介体的传感器的系统工作条件优化 | 第34-36页 |
| ·传感器工作范围 | 第36-37页 |
| ·米氏常数 | 第37-38页 |
| ·开口管式固定化酶微反应器稳定性 | 第38-39页 |
| ·回收率实验 | 第39页 |
| ·重金属离子对葡萄糖氧化酶的抑制 | 第39-40页 |
| ·以对苯醌为电子传递介体的第二代生物传感器工作原理 | 第40-41页 |
| ·以对苯醌为电子传递介体传感器的系统工作条件优化 | 第41-42页 |
|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工作范围 | 第42-43页 |
| ·开口管式固定化酶微反应器稳定性 | 第43页 |
| ·加标回收率 | 第43-44页 |
| ·抗坏血酸和尿酸的影响 | 第44页 |
| ·小结 | 第44-47页 |
| 第3章 带有整体材料固载酶微反应器的芯片葡萄糖电化学检测 | 第47-57页 |
| ·引言 | 第47-48页 |
|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 ·仪器 | 第48页 |
| ·试剂与溶液配制 | 第48-49页 |
| ·微流控电化学检测池的制备 | 第49页 |
| ·聚丙烯酰胺整体柱微酶反应器的制备 | 第49页 |
| ·固定化酶整体材料的形貌表征 | 第49-5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 ·固定化酶整体材料的形貌表征 | 第50页 |
| ·固定化酶的活性表征 | 第50-51页 |
| ·系统工作条件优化 | 第51-53页 |
| ·传感器工作范围 | 第53-54页 |
| ·米氏常数 | 第54页 |
| ·固定化酶反应器稳定性 | 第54-55页 |
| ·回收率实验 | 第55页 |
| ·小结 | 第55-57页 |
| 第4章 结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