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煤矿水库下综采区“三带”发育的探测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 ·主要探测方法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及解决思路 | 第13-15页 |
| 第2章 "三带"中的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 | 第15-24页 |
| ·综采区覆岩"三带" | 第15-19页 |
| ·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 | 第19-24页 |
| ·水体下开采的特殊性 | 第19页 |
| ·导水裂隙带发育的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 ·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 | 第21-24页 |
| 第3章 地震勘探基本原理 | 第24-36页 |
| ·地震地质模型基本分类 | 第24-25页 |
| ·理想弹性介质、粘弹性介质、塑性介质 | 第24页 |
| ·各向同性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 | 第24-25页 |
| ·均匀介质 | 第25页 |
| ·均匀、各向同性、理想弹性介质中的三维波动方程 | 第25-27页 |
| ·弹性波传播方程 | 第25-26页 |
| ·纵、横波波动方程 | 第26-27页 |
| ·地震波传播的基本原理 | 第27-28页 |
| ·地震波的频谱 | 第28-31页 |
| ·傅立叶展式 | 第28-30页 |
| ·地震波频谱的特征 | 第30页 |
| ·地震信息取样间隔选择的基本依据——取样定理 | 第30-31页 |
| ·波的转换与绕射 | 第31-32页 |
| ·横波勘探与纵波勘探的比较 | 第32-36页 |
| 第4章 地震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 第36-47页 |
| ·地震数据采集 | 第36-39页 |
| ·地震地质条件 | 第36-37页 |
| ·资料采集 | 第37-39页 |
| ·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 | 第39-47页 |
| ·地震剖面与地质剖面的对应关系 | 第39-40页 |
| ·地震反射标准层具备的条件 | 第40页 |
| ·时间剖面的对比 | 第40-42页 |
| ·时间剖面的解释 | 第42-47页 |
| 第5章 地震横波反射法探测"三带"发育的应用 | 第47-59页 |
| ·勘探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条件 | 第47-48页 |
| ·勘探区位置 | 第47-48页 |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48页 |
| ·地质概况 | 第48-50页 |
| ·井田地层 | 第48-49页 |
| ·含煤地层及煤层 | 第49-50页 |
| ·井田构造 | 第50页 |
| ·物性地质条件 | 第50页 |
| ·工作目的与方法 | 第50-53页 |
| ·地质任务 | 第52页 |
| ·工作方法 | 第52-53页 |
| ·地震资料处理 | 第53-54页 |
| ·地震资料解译 | 第54-59页 |
| ·解释方法 | 第54-55页 |
| ·解释过程 | 第55-56页 |
| ·地震剖面分析 | 第56-59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