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空-面导弹 | 第8-9页 |
| ·面-面导弹 | 第9页 |
| ·面-空导弹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飞行仿真 | 第12-13页 |
|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3-14页 |
| 第2章 空基发射某制导航空炸弹的飞行性能仿真研究 | 第14-43页 |
| ·制导航空炸弹运动数学模型 | 第14-22页 |
| ·常用坐标系及相互转换关系 | 第14-17页 |
| ·系统仿真总体结构 | 第17-18页 |
| ·六自由度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8-20页 |
| ·制导航空炸弹的导引律 | 第20-22页 |
| ·制导航空炸弹运动学方程组的数值解法 | 第22-23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23-32页 |
| ·飞行轨迹仿真及分析 | 第23-24页 |
| ·可攻击区与投弹空域的仿真及分析 | 第24-31页 |
| ·脱靶量 | 第31-32页 |
| ·风场和气动特性系数误差对弹的总体性能的影响 | 第32-42页 |
| ·干扰条件下制导航空炸弹运动数学模型 | 第32-33页 |
| ·仿真设计及结果分析 | 第33-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3章 海(陆)基发射某面-面制导滑翔增程弹飞行性能仿真研究 | 第43-55页 |
| ·导弹增程原理 | 第43页 |
| ·本章研究内容 | 第43页 |
| ·面-面制导滑翔增程弹工作原理 | 第43-44页 |
| ·海基发射方式 | 第44页 |
| ·技术要求 | 第44页 |
| ·模型 | 第44-49页 |
| ·面-面制导滑翔增程弹结构外形 | 第44-45页 |
| ·数学模型 | 第45-49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9-53页 |
| ·发动机参数值 | 第49页 |
| ·外弹道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9-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4章 某面-空拦截弹飞行性能仿真研究 | 第55-67页 |
| ·数学模型 | 第55-59页 |
| ·拦截弹的数学模型 | 第55-56页 |
| ·目标的数学模型 | 第56-57页 |
| ·目标与拦截弹的相对关系 | 第57-58页 |
| ·拦截弹制导律的计算 | 第58-59页 |
| ·可拦截区的计算方法 | 第59-60页 |
| ·计算机停止工作条件 | 第60页 |
| ·飞行轨迹与可拦截区的计算方法及仿真分析 | 第60-66页 |
| ·目标正对拦截弹飞行时拦截弹的飞行轨迹及可拦截区 | 第60-63页 |
| ·目标非正对拦截弹飞行时拦截弹的飞行轨迹及可拦截区 | 第63-65页 |
| ·目标作“U”型机动时拦截弹的飞行轨迹及可拦截区 | 第65页 |
| ·目标直线飞行与“U”型机动两种情况下可拦截区的比较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5章 海(陆)、空发射制导炸弹与面-空拦截弹飞行轨迹攻防对抗仿真研究 | 第67-87页 |
| ·拦截弹拦截仿真研究 | 第67-75页 |
| ·攻防对抗仿真条件 | 第67-68页 |
| ·仿真结果 | 第68-75页 |
| ·突防措施仿真研究 | 第75-83页 |
| ·制导航空炸弹突防措施仿真研究 | 第75-80页 |
| ·面-面制导滑翔增程弹突防措施仿真研究 | 第80-83页 |
| ·制导炸弹与面-空拦截弹攻防对抗仿真 | 第83-86页 |
| ·抛射红外饵诱 | 第83-85页 |
| ·分弹头 | 第85-86页 |
| ·其他 | 第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结论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 读研期间发表和已被收录的学术论文 | 第91页 |
| 读研期间在学术活动中的获奖情况 | 第91-92页 |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