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继宁山水画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论文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 第10-12页 |
| 第2章 楚美学思想在董继宁山水画中的流露 | 第12-18页 |
| ·楚文化的影响—楚骚的浪漫与天道观 | 第12-14页 |
| ·对楚艺术美学的继承与发扬 | 第14-18页 |
| ·浪漫主义的大美之境 | 第14-16页 |
| ·飘逸流动的动感美 | 第16页 |
| ·瑰丽斑斓的色彩美 | 第16-18页 |
| 第3章 董继宁的艺术历程与其艺术的时代背景 | 第18-25页 |
| ·董继宁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8-20页 |
| ·董继宁艺术的时代性 | 第20-21页 |
| ·董继宁的艺术历程 | 第21-25页 |
| ·第一阶段 | 第21-22页 |
| ·第二阶段 | 第22-24页 |
| ·第三阶段 | 第24-25页 |
| 第4章 南北融合的文化艺术底蕴 | 第25-32页 |
| ·文化底蕴的南北融合 | 第25-28页 |
| ·南北文化倾向的融合—“入”与“出” | 第25-26页 |
| ·禅心与禅境的“修”与“悟” | 第26-28页 |
| ·艺术底蕴的南北融合 | 第28-32页 |
| ·地域性的南北融合 | 第28-29页 |
| ·笔墨技法的南北融合 | 第29-32页 |
| 第5章 传统与创新 | 第32-44页 |
| ·对待传统的态度 | 第32-33页 |
| ·董继宁山水画中的传统美学思想 | 第33-39页 |
| ·因心造境 | 第33-36页 |
| ·“三远”的经营布置 | 第36-38页 |
| ·气、韵 | 第38-39页 |
| ·对创新的探索 | 第39-44页 |
| ·创新的观念 | 第39-40页 |
| ·新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 | 第40-44页 |
| 第6章 董继宁的山水诗意 | 第44-49页 |
| 第7章 展望 | 第49-50页 |
| 总结 | 第50-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