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33页 |
·前言 | 第8-9页 |
·聚电解质微胶囊制备技术 | 第9-15页 |
·层层组装技术 | 第9-10页 |
·聚电解质在胶体粒子表面的组装 | 第10-11页 |
·模板 | 第11-13页 |
·囊壁材料 | 第13-15页 |
·微胶囊的基本物理性能 | 第15-22页 |
·微胶囊的热稳定性能 | 第15-17页 |
·微胶囊的电性能 | 第17-18页 |
·微胶囊的渗透性能 | 第18-20页 |
·微胶囊的机械性能 | 第20-22页 |
·物质的包埋 | 第22-28页 |
·在晶体表面进行LbL组装 | 第22-23页 |
·内层分解包埋 | 第23-24页 |
·囊内聚合 | 第24-25页 |
·利用囊壁开关性质包埋 | 第25-26页 |
·选择性沉淀法包埋 | 第26-27页 |
·利用囊内填充诱导物自沉积包埋 | 第27-28页 |
·物质的释放 | 第28-31页 |
·破坏囊壁 | 第28-30页 |
·改变囊壁渗透性 | 第30-31页 |
·改变囊内诱导物与包埋物质的作用 | 第31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31-33页 |
第二章 交联壳聚糖水凝胶填充层状组装微胶囊的制备 | 第33-44页 |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主要原材料和试剂 | 第33-34页 |
·水溶性可光交联壳聚糖的合成 | 第34页 |
·含CML碳酸钙微粒的制备 | 第34-35页 |
·凝胶填充的聚电解质微胶囊的制备 | 第35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35-36页 |
·水溶性可光交联壳聚糖的制备 | 第36-38页 |
·CaCO_3(CML)微粒的制备与表征 | 第38-40页 |
·内部含有CML凝胶的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 第40-43页 |
·本章小节 | 第43-44页 |
第三章 交联壳聚糖水凝胶填充层状组装微胶囊的性能研究 | 第44-60页 |
·实验部分 | 第44-47页 |
·主要原材料和试剂 | 第44-45页 |
·水溶性可光交联壳聚糖的合成 | 第45页 |
·含CML碳酸钙微粒的制备 | 第45页 |
·凝胶填充的聚电解质微胶囊的制备 | 第45页 |
·FITC-CML的制备 | 第45页 |
·干态和水化后微胶囊尺寸的测量 | 第45-46页 |
·微胶囊的pH响应性研究 | 第46页 |
·微胶囊的降解实验 | 第46页 |
·各种染料的包埋 | 第46页 |
·各种染料的释放 | 第46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46-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9页 |
·CML凝胶填充微胶囊干态和水化性能 | 第47-50页 |
·CML凝胶填充微胶囊pH响应性能 | 第50页 |
·CML凝胶填充微胶囊的降解性能 | 第50-53页 |
·CML凝胶填充微胶囊的力学性能 | 第53-54页 |
·CML凝胶填充微胶囊的装载沉积性能 | 第54-57页 |
·CML凝胶填充微胶囊中各种染料的释放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交联壳聚糖水凝胶填充层状微胶囊中DNA的装载及释放 | 第60-75页 |
·实验部分 | 第60-64页 |
·主要原材料和试剂 | 第60-61页 |
·FITC-DNA的制备 | 第61页 |
·CML凝胶填充微胶囊的制备 | 第61页 |
·DNA包埋的定性观察 | 第61-62页 |
·DNA的定量包埋 | 第62-63页 |
·DNA的释放 | 第63-64页 |
·不同温度下DNA的释放 | 第63-64页 |
·不同盐浓度下DNA的释放 | 第64页 |
·不同pH值下DNA的释放 | 第6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4-74页 |
·FITC-DNA在微胶囊中装载的定性观察 | 第64-65页 |
·初始浓度对DNA自发沉积的影响 | 第65-66页 |
·温度对DNA自发沉积的影响 | 第66-67页 |
·盐浓度对DNA自发沉积的影响 | 第67-68页 |
·pH值对DNA自发沉积的影响 | 第68-69页 |
·温度对DNA释放的影响 | 第69-71页 |
·盐浓度对DNA释放的影响 | 第71-73页 |
·pH值对DNA释放的影响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全文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9页 |
作者简介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