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从阶级斗争到科学发展--中国共产党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路径选择的历史转变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1. 前言第8-17页
   ·核心概念阐释第9-11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5页
   ·研究方法与架构第15-17页
2. 理论溯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和谐社会的探索第17-32页
   ·马克思恩格斯:阶级斗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杠杆”第17-22页
   ·列宁斯大林:社会主义社会乃和谐社会必由之路第22-28页
   ·对经典作家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评析第28-32页
3. 历史考察: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第32-55页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领导集体的艰辛开拓第32-39页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领导集体的拨乱反正第39-44页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领导集体的系统展开第44-50页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共领导集体的创新发展第50-55页
4. 逻辑理路: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路径选择的历史转变第55-82页
   ·政治层面: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境域下的人治到社会主义的法治第55-62页
     ·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嬗变第55-59页
     ·权力高度集中的人治与政治和谐之间的矛盾第59-60页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政治和谐功能第60-62页
   ·经济维度:从追求物质生产指标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第62-69页
     ·从“经济指标”到“科学发展”的视界转换第63-65页
     ·片面追求物质生产指标与经济和谐之间矛盾第65-67页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和谐功能第67-69页
   ·文化视角:从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69-75页
     ·从“纯洁意识意识形态”到“和谐文化建设”的现代切换第69-72页
     ·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与文化和谐之间的矛盾第72-7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和谐功能第73-75页
   ·社会透视:从以作风方式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到以生产力发展和体制改革方式协调社会利益冲突第75-82页
     ·从“作风方式”到“生产力和体制改革方式”科学转变第76-78页
     ·以作风方式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社会和谐之间的矛盾第78-80页
     ·以生产力发展和体制改革方式处理矛盾的社会和谐功能第80-82页
5. 借鉴与启示:建国后我党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教训第82-97页
   ·消除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负面效应,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第82-87页
   ·克服工具主义理性的片面张扬,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取向第87-90页
   ·防止利益整合中的简单粗暴的错误倾向,妥善协调利益关系第90-94页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当党,实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现代化第94-97页
结语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1页
附录第101-102页
后记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协商民主视野下的政府能力研究
下一篇:中国现代化追求中面对的现代性冲击及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