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导论 | 第9-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之意义 | 第9-10页 |
二、已有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三、本文的观点 | 第12页 |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五、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第一章 中国开发区成长的背景与过程:以制度变迁为视角的分析 | 第14-24页 |
第一节 开发区“过度竞争”的制度基础 | 第14-19页 |
一、“过度竞争”问题概述 | 第14-15页 |
二、开发区“过度竞争”表现 | 第15-16页 |
三、开发区过度竞争的制度分析 | 第16-19页 |
第二节 开发区成长的过程:强制性制度变迁的逻辑 | 第19-22页 |
一、制度变迁理论概述 | 第19-20页 |
二、开发区成长过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 第20-22页 |
第三节 由过度竞争向规范管理的发展:需求与有限性 | 第22-24页 |
一、开发区规范管理的制度需求 | 第22-23页 |
二、制约开发区制度创新的因素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制度设计与运作中的问题:实证分析 | 第24-35页 |
第一节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历程 | 第24-26页 |
一、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的背景 | 第24页 |
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与现状 | 第24-26页 |
第二节 温州开发区管委会的管理体制及运作困难 | 第26-31页 |
一、温州开发区管委会的管理体制特征 | 第26-28页 |
二、温州开发区管委会运作困难 | 第28-31页 |
第三节 开发区的目标定位与职能转变 | 第31-33页 |
一、温州开发区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 第31页 |
二、温州开发区的政府职能转变 | 第31-33页 |
第四节 政府间关系:开发区的性质及其生存空间 | 第33-35页 |
一、与温州市政府的关系 | 第33页 |
二、与市政府部门的关系 | 第33页 |
三、与所属行政区的关系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开发区制度创新的能力与空间:制度基础的限制 | 第35-44页 |
第一节 开发区管理体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一、开发区的管理体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第35页 |
二、开发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的博弈与开发区行政管理权的扩张 | 第37-39页 |
一、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 | 第37-38页 |
二、开发区行政管理权限的扩张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职能和制度变革 | 第39-42页 |
一、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面临的障碍 | 第39-40页 |
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中的制度变革 | 第40-42页 |
第四节 温州开发区的制度创新能力不足:实际案例的检验 | 第42-44页 |
一、影响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能力的因素 | 第42-43页 |
二、温州开发区的制度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变革制度基础以形成开发区发展的制度推力:可行的途径 | 第44-50页 |
第一节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制度创新:努力的可能性 | 第44-46页 |
一、温州开发区制度创新优势 | 第44页 |
二、提升温州开发区制度创新能力的路径 | 第44-46页 |
第二节 立法与政策:开发区的定位、职能转变的制度基础 | 第46-48页 |
一、通过立法,明确开发区的法律地位和行政主体资格 | 第46页 |
二、通过政策层面的支持,为开发区政府职能转变和制度创新提供保障 | 第46-47页 |
三、改革和完善各项制度,逐步消除“过度竞争”的制度基础 | 第47-48页 |
第三节 行政区划:理顺政府间的职能和权力关系 | 第48-49页 |
第四节 让市场发挥作用:开发区制度创新的社会基础 | 第49-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