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

美国的诚信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以《公平信用报告法》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导论第7-11页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之意义第7-9页
     ·研究背景第7-8页
     ·选题之意义第8-9页
   ·已有研究文献综述第9-10页
   ·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第10-11页
第一章 诚信制度和信用的特点第11-15页
   ·核心概念之界说第11-12页
     ·信用第11页
     ·与"信用"相关的重要概念第11-12页
   ·信用的特点第12-15页
     ·信用的文化性和历史性第12-13页
     ·信用的社会性第13-14页
     ·信用的外部性第14页
     ·信用的资源性第14-15页
第二章 美国的诚信制度与公平信用报告法(FCRA)第15-23页
   ·美国诚信制度概述第15-19页
     ·以FCRA为核心的信用法律体系构成美国诚信制度第15-17页
     ·政府和专业协会的监督和管理第17页
     ·征信评信与授信受信相互作用第17页
     ·信用激励与失信惩戒第17-18页
     ·信息共享与权益保护第18页
     ·信用管理教育和研究第18-19页
   ·FCRA的制定与修正第19-23页
     ·信用报告的组成第20页
     ·关于信用报告的使用第20-21页
     ·关于信用报告的使用方式第21-22页
     ·关于修改信用报告的错误第22-23页
第三章 FCRA的起源、发展与作用第23-27页
   ·FCRA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第23-24页
       ·市场需求和政策引导下的信用法律体系初步发展阶段(1841~1969年)第23页
     ·法律规范下的成熟发展阶段(1969年至今)第23-24页
   ·美国信用制度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24-27页
     ·信用消费推动了美国经济增长第24页
     ·信用法律制度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第24-25页
     ·信用交易方式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第25页
     ·平等授信扩大了社会成员生存与发展空间第25-27页
第四章 FCRA与美国信用体系的特点第27-33页
   ·美国信用体系的特点第27-31页
     ·重视信息公开的法制建设第27-28页
     ·征信评信网络通畅发达第28页
     ·征信评信制度效应显著第28-29页
     ·重视对信用产品特别是评级结果的运用第29页
     ·重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第29-30页
     ·信用主体发育程度完善第30-31页
     ·信用中介服务功能强大第31页
   ·存在的问题第31-33页
第五章 FCRA对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第33-41页
   ·中美诚信比较之思考第33-34页
     ·中美的诚信重点不同第33页
       ·中美的诚信出发点不同第33页
       ·中美的诚信最终评判人不同第33-34页
   ·FCRA的几点启示第34-35页
     ·政府推动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动力第34页
     ·完善信用法律监管体系是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第34-35页
     ·建立征信评信制度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第35页
     ·培育信用交易主体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第35页
   ·关于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第35-41页
     ·发展模式取向采取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第36-37页
     ·法律监管体系建设可地方立法与国家立法相结合第37页
     ·思想观念方面汲取中国传统信用观和美国信用观的长处第37-39页
     ·信用主体建设方面,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相结合第39页
     ·中介体系建设第39-40页
     ·信用交易方面,推广信用卡消费与扩大电子商务相结合第40-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们这个“朝圣”的时代:对当代城市宗教信仰的人类学思考--以(上海)三观堂为例
下一篇:良渚大遗址保护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