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交换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 ·量子通信及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7-8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的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9-11页 |
| 第二章 量子交换机整体方案的设计 | 第11-18页 |
| ·量子通信基本过程 | 第11-14页 |
| ·BB84 协议的物理基础 | 第11-12页 |
| ·BB84 协议系统框图 | 第12页 |
| ·BB84 协议的通信原理 | 第12-14页 |
| ·QCN 方案 | 第14-15页 |
| ·量子交换机方案的设计 | 第15-18页 |
| ·量子交换机结构框图 | 第15-16页 |
| ·量子交换机实现框图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光交叉连接模块及其驱动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 第18-26页 |
| ·机械式光开关的工作原理 | 第18-20页 |
| ·2*2 全通光网络的搭建 | 第20-21页 |
| ·光交叉连接模块驱动电路设计及实现 | 第21-26页 |
| ·整体方案 | 第21-22页 |
| ·交换控制模块与单片机之间指令传递的实现 | 第22页 |
| ·光交叉连接模块驱动的硬件电路设计 | 第22-23页 |
| ·光交叉连接模块驱动的软件设计 | 第23-26页 |
| 第四章 交换控制模块方案设计 | 第26-38页 |
| ·交换控制模块功能及实现方案 | 第26-27页 |
| ·交换控制模块硬件开发平台 | 第27-30页 |
| ·网络处理器IXP425 介绍 | 第27-28页 |
| ·IXDP425 开发板介绍 | 第28-30页 |
| ·交换控制模块软件平台 | 第30-36页 |
| ·嵌入式linux 的优点 | 第30-31页 |
| ·交换控制模块启动流程 | 第31-32页 |
| ·RedBoot 的启动及系统的基本配置 | 第32-34页 |
| ·文件系统及应用程序的启动脚本 | 第34页 |
| ·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 | 第34-36页 |
| ·小结 | 第36-38页 |
| 第五章 交换控制模块路由的设计及实现 | 第38-53页 |
| ·数据包在系统内核中的流向 | 第38-40页 |
| ·静态路由的配置及测试结果 | 第40-46页 |
| ·路由表介绍 | 第40-41页 |
| ·静态路由的配置 | 第41-42页 |
| ·静态路由的使用 | 第42页 |
| ·静态路由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42-46页 |
| ·NetPIPE 简介 | 第42-43页 |
| ·测量网络平台的建立 | 第43页 |
| ·测量结果及其分析 | 第43-46页 |
| ·动态路由的建立及测试结果 | 第46-53页 |
| ·RIP 路由协议原理 | 第46-49页 |
| ·矢量距离算法 | 第46-47页 |
| ·RIP 的工作原理 | 第47-48页 |
| ·RIP 报文的格式 | 第48-49页 |
| ·RIP 协议的运行 | 第49页 |
| ·RIP 路由协议的实现 | 第49-50页 |
| ·RIP 路由的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53-55页 |
| ·量子交换机平台测试及结果 | 第53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