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改造中的草根抗争研究--以N市老城南改造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图表目录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缘起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新自由主义及其在中国语境下的适用性 | 第12-13页 |
·中西方当代城市改造 | 第13-14页 |
·中国当代的城市草根阶层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城市改造的动力 | 第15-16页 |
·城市集体行动 | 第16-17页 |
·中外城市改造参与的研究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2 个案综述 | 第20-27页 |
·N市老城南的地理范围及历史简介 | 第20-21页 |
·改革开放后老城南的城建历史回顾 | 第21-23页 |
·N市老城南改造中的争议 | 第23-24页 |
·田野调查的个案综述 | 第24-27页 |
3 当代中国城市改造特征及草根抗争的产生背景 | 第27-35页 |
·改革开放后影响城市房地产发展的政策过程 | 第27-28页 |
·城镇土地流转 | 第27页 |
·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 | 第27-28页 |
·分税制及区级政府的财政困难 | 第28-31页 |
·分税制的产生及影响 | 第28-29页 |
·案例区区级财政状况分析 | 第29-31页 |
·城市改造中草根抗争的产生背景 | 第31-35页 |
·"绅士化"与被蚕食的市中心 | 第31-32页 |
·"相对剥夺感"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失衡 | 第32-33页 |
·城市改造的"托辞"与侵权 | 第33-34页 |
·未受重视的知情权 | 第34-35页 |
4 中国城市改造中的草根抗争分析 | 第35-51页 |
·草根抗争的一般特性 | 第35-39页 |
·对于"依法抗争"与"以法抗争"方式的利用 | 第36-37页 |
·抗争中的"机会主义"倾向 | 第37-38页 |
·街区的抗争领袖发挥的作用 | 第38-39页 |
·草根抗争中的组织网络 | 第39-42页 |
·非正式的居民自治组织 | 第39-40页 |
·居民利益团体网络 | 第40-41页 |
·抗争中的社会资本 | 第41-42页 |
·反抗的外部因素 | 第42-46页 |
·分权和权力下放背景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 第42-43页 |
·中央的干预与放任 | 第43-44页 |
·"第四种权力"的协助 | 第44-46页 |
·公共知识分子的扶助 | 第46页 |
·新自由主义城市中的草根参与困境 | 第46-51页 |
·基层组织"内卷化"的尴尬 | 第46-47页 |
·利益诉求的分散与多样化 | 第47-48页 |
·抗争中的"社会隔离" | 第48页 |
·社会动员能力的局限 | 第48-49页 |
·改造规划的不确定 | 第49-51页 |
5 城市改造中的草根参与救助机制 | 第51-56页 |
·尊重城市公民权与居民住房权 | 第51-52页 |
·媒体与基层组织的赋权 | 第52页 |
·安全阀与多元治理 | 第52-53页 |
·加强社会建设 | 第53页 |
·立法和司法对行政权的限制 | 第53-54页 |
·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 | 第54-56页 |
6 小结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