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绪论 | 第13-15页 |
第一部分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概述 | 第15-22页 |
一、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概念 | 第15-16页 |
二、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法律性质 | 第16-17页 |
(一) 非投资性基金 | 第16-17页 |
(二) 政策性保险 | 第17页 |
三、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作用 | 第17-22页 |
(一) 积极作用 | 第17-19页 |
(二) 消极作用 | 第19-22页 |
第二部分 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22-31页 |
一、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成立背景 | 第22-23页 |
二、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制度体系 | 第23-25页 |
(一) 基本法律 | 第23页 |
(二) 部门规章 | 第23-25页 |
三、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制度基本内容 | 第25-31页 |
(一)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的职能 | 第25页 |
(二) 保护基金的资金来源 | 第25-26页 |
(三)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使用 | 第26-29页 |
(四) 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与其它组织的协调 | 第29-31页 |
第三部分 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1-39页 |
一、基金公司职能的履行缺乏保障机制 | 第31-32页 |
二、投资者保护基金资金缴费比率难以确定 | 第32-33页 |
三、投资者保护基金补偿范围模糊不清 | 第33-35页 |
四、投资者保护基金补偿对象规定不一致 | 第35-36页 |
五、投资者保护基金补偿标准不合理 | 第36-37页 |
六、投资者保护基金补偿程序不合理 | 第37-38页 |
七、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与相关主体的协调机制欠缺 | 第38-39页 |
第四部分 各国(地区)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制度的借鉴 | 第39-50页 |
一、各国(地区)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制度概述 | 第39-46页 |
(一) 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框架 | 第39-40页 |
(二) 投资者保护基金运作模式 | 第40页 |
(三) 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筹资方式和缴纳方式 | 第40-41页 |
(四) 补偿范围和补偿对象 | 第41-43页 |
(五) 补偿标准 | 第43页 |
(六) 补偿程序 | 第43-45页 |
(七)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与其它组织的协调 | 第45-46页 |
二、各国(地区)投资者保护基金的配套制度 | 第46-48页 |
(一) 投资者商业保险制度 | 第46-47页 |
(二) 投资者教育 | 第47-48页 |
三、各国(地区)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制度的简单评述 | 第48-50页 |
第五部分 完善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50-59页 |
一、加快制定《证券投资者保护法》 | 第50-51页 |
二、完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 | 第51-54页 |
(一) 明确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职能的实现机制 | 第51页 |
(二) 保障投资者保护基金资金来源 | 第51-52页 |
(三) 完善投资者保护基金使用的规定 | 第52-54页 |
(四) 加强各投资者保护参与组织间的协调 | 第54页 |
三、建立并完善投资者保护配套制度 | 第54-59页 |
(一) 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 | 第55-56页 |
(二) 债券回购制度改革 | 第56-57页 |
(三) 加强对证券公司的监管 | 第57页 |
(四) 适时引入商业保险制度 | 第57页 |
(五) 加强投资者教育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