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耐电解质增稠剂的合成与测试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5页
   ·增稠剂的分类第10-11页
     ·天然增稠剂第10页
     ·乳化增稠剂第10页
     ·合成增稠剂第10-11页
       ·非离子增稠剂第10-11页
       ·离子增稠剂第11页
   ·增稠剂的性质要求第11-12页
     ·物理性质第11-12页
     ·化学性质第12页
       ·与活性染料分子的相斥性第12页
       ·与化学品的兼容性第12页
       ·储存稳定性第12页
   ·印花糊料的流变特性第12-13页
     ·印花方式对印花糊料的要求第13页
   ·国内外增稠剂的发展状况第13-15页
   ·合成技术第15-18页
     ·乳液聚合第15-16页
       ·乳液聚合的特点第15页
       ·影响乳液聚合稳定性因素第15-16页
     ·溶液聚合第16页
       ·溶液聚合的特点第16页
     ·反相乳液聚合第16-18页
       ·反相乳液聚合的机理第16-17页
       ·反相乳液聚合的特点第17页
       ·影响反相乳液聚合的因素第17-18页
   ·影响增稠剂性能的因素第18-20页
     ·单体第18页
     ·中和度第18页
     ·交联剂第18-19页
     ·引发剂第19页
     ·反应温度第19-20页
     ·乳化剂第20页
     ·水油相比例第20页
   ·改进增稠剂耐电解质性能的方式第20-23页
     ·在水溶性聚电解质大分子中引入少量疏水基团第21页
     ·调节交联结构第21-22页
     ·引入非离子型增稠剂第22-23页
     ·合成两性聚合物第23页
     ·阳离子型增稠剂的研制第23页
   ·耐电解质增稠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23-24页
   ·本论文提出的目的及指导思想第24-25页
第二章 丙烯酸和丙烯酸十八酯聚合第25-41页
   ·前言第25-26页
     ·增稠剂增稠机理第25页
     ·增稠剂分子中疏水长链的作用第25-26页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26-27页
   ·性能测试方法第27-29页
     ·增稠能力测定第27页
     ·粘度系数的测定第27-28页
     ·粘度保留率和耐电解质能力第28页
     ·成糊时间测定第28页
     ·抱水性能测定第28页
     ·耐硬水性能测定第28页
     ·耐稀释性能测定第28页
     ·固含量测定第28-29页
   ·丙烯酸十八酯的制备第29页
   ·丙烯酸十八酯和丙烯酸反相乳液聚合第29-32页
     ·基本配方第29页
     ·制备过程第29-30页
     ·结果与讨论第30-32页
       ·丙烯酸十八酯加入方式对反应的影响第30页
       ·引发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第30-31页
       ·乳化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第31页
       ·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第31-32页
       ·油相和水相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第32页
       ·丙烯酸中和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第32页
   ·丙烯酸十八酯和丙烯酸溶液聚合第32-38页
     ·基本配方第32页
     ·聚合物制备第32-33页
     ·中和乳化两步法制备增稠剂第33页
     ·溶液聚合结果与讨论第33-38页
       ·引发剂对反应影响第33-34页
       ·溶剂的影响第34页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34-35页
       ·交联剂用量的影响第35-36页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36-37页
       ·单体浓度的影响第37页
       ·聚合物的IR分析第37-38页
   ·乳化中和二步法制备增稠剂的结果与讨论第38-39页
     ·油相的影响第38页
     ·乳化剂的影响第38-39页
     ·氨水的影响第39页
   ·本章结论第39-41页
第三章 丙烯酸和单体ZXDW聚合第41-62页
   ·前言第41页
   ·丙烯酸和单体ZXDW(实验室自制)增稠剂合成第41-44页
     ·合成基本配方第41-42页
     ·合成过程第42页
     ·正交设计及结果第42-43页
     ·正交实验极差分析第43-44页
   ·结果及讨论第44-56页
     ·单体配比影响第44-45页
     ·单体中和度影响第45-46页
     ·交联剂的影响第46-49页
     ·引发剂的影响第49页
     ·水相单体浓度的影响第49页
     ·油相的影响第49-50页
     ·转相剂的影响第50页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50-51页
     ·搅拌强度的影响第51页
     ·IR分析第51-52页
     ·产品抱水性能第52页
     ·耐储存稳定性第52-53页
     ·产品耐电解质性能第53-54页
     ·产品耐硬水性能第54-55页
     ·尿素对产品的影响第55-56页
   ·活性染料印花小样实验第56-60页
     ·色浆配方第56页
     ·工艺流程第56页
     ·成糊率曲线第56-57页
     ·化学药品相容性第57-59页
     ·脱糊率第59-60页
     ·轮廓清晰度第60页
     ·刮样印花效果第60页
   ·本章总结第60-62页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第62-63页
   ·全文总结第62页
   ·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时研究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性TiO2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下一篇:新型阳离子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