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5页 |
·导电聚合物简介 | 第8-11页 |
·导电聚合物的结构特征 | 第8-9页 |
·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机理 | 第9页 |
·导电聚合物的掺杂 | 第9-10页 |
·导电聚合物的制备 | 第10-11页 |
·聚吡咯 | 第11-13页 |
·聚吡咯的合成 | 第12页 |
·聚吡咯的电化学性质 | 第12-13页 |
·聚吡咯纳米线(管)的合成 | 第13-15页 |
·模板法 | 第14页 |
·非模板法 | 第14-15页 |
·化学修饰电极 | 第15-19页 |
·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16-17页 |
·导电聚合物修饰电极的电催化作用 | 第17-18页 |
·导电聚合物修饰电极的表征 | 第18-19页 |
·传感器简介 | 第19-20页 |
·传感器的分类 | 第19-20页 |
·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 第20页 |
·聚吡咯在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 第20-22页 |
·聚吡咯生物传感器 | 第21页 |
·聚吡咯气敏、湿敏传感器 | 第21页 |
·聚吡咯离子传感器 | 第21-22页 |
·亚硝酸根离子的测定方法 | 第22-24页 |
·分光光度法 | 第22页 |
·发光分析法 | 第22-23页 |
·色谱分析法 | 第23页 |
·电化学分析法 | 第23-24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聚吡咯纳米线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25-41页 |
·引言 | 第25-26页 |
·PPy纳米线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26-28页 |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PPy纳米线的生长过程研究 | 第28-31页 |
·PPy纳米线的恒电位合成 | 第28页 |
·PPy纳米线的生长过程 | 第28-31页 |
·PPy纳米线的表征 | 第31-33页 |
·PPy纳米线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1-32页 |
·PPy纳米线的导电性研究 | 第32-33页 |
·PPy纳米线的形貌影响因素研究 | 第33-39页 |
·聚合电位对PPy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第33-34页 |
·吡咯单体浓度对PPy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第34-35页 |
·聚合电量对PPy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第35-36页 |
·高氯酸锂浓度对PPy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第36-37页 |
·温度对PPy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第37-38页 |
·酸度对PPy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第38-39页 |
·淀粉浓度对PPy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固相萃取计时电流法测定PPy纳米线修饰电极对亚硝酸根离子的电催化还原作用 | 第41-55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实验方案 | 第42-43页 |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 第42-43页 |
·PPy纳米线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43页 |
·电催化还原实验 | 第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3页 |
·PPy纳米线修饰电极在酸性电解液中的循环伏安特性 | 第43-44页 |
·PPy纳米线修饰电极对亚硝酸根的电催化还原作用 | 第44-45页 |
·固相萃取最优氧化电位的确立 | 第45-46页 |
·电催化还原电流与亚硝酸根离子浓度的关系 | 第46-49页 |
·电催化还原电流与电解液温度的关系 | 第49页 |
·电催化还原电流和聚合电量之间的关系 | 第49-51页 |
·电催化还原电流和电解液酸度之间的关系 | 第51-52页 |
·PPy纳米线修饰电极的稳定性 | 第52页 |
·PPy纳米线修饰电极的后处理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5页 |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