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制度与管理体制论文

公共财政体制下的财政监督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1. 导论第12-30页
   ·提出问题第12-14页
   ·文献综述第14-26页
     ·关于公共财政第14-17页
     ·关于财政监督第17-23页
     ·简要的评析第23-26页
   ·研究方法第26-27页
   ·创新与不足第27-28页
   ·篇章结构第28-30页
2. 财政监督的一般理论第30-57页
   ·公共财政体制与财政监督第30-37页
     ·公共财政体制的内涵第30-34页
     ·公共财政体制下的财政监督第34-37页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监督的动因第37-43页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活动参与者的行为特征第37-41页
     ·信息不对称第41-43页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监督的层次与目标第43-46页
     ·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行为的监督第43-44页
     ·人大对政府财政行为的监督第44-45页
     ·政府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财政监督以及自我监督第45-46页
     ·政府财税部门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的监督第46页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监督的内容第46-49页
     ·预算管理第46-47页
     ·财政收入第47-48页
     ·财政支出第48页
     ·国有权益第48-49页
     ·其他公共性资金第49页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监督的手段第49-52页
     ·工作方式第49-50页
     ·技术方法第50-52页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监督的一般效应第52-57页
     ·强化财政管理第52-53页
     ·实现财政职能第53-54页
     ·维护财经纪律第54-55页
     ·促进民主政治第55页
     ·提高政府效率第55-57页
3. 我国财政监督的现状分析第57-96页
   ·财政监督机构的组成和运转情况第57-82页
     ·当前我国财政监督模式的架构第57-59页
     ·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监督现状第59-60页
     ·人大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监督现状第60-65页
     ·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对财政活动的监督现状第65-81页
     ·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的监督现状第81-82页
   ·我国当前财政监督模式的委托-代理现状第82-93页
     ·理论委托人和行政代理人的得益第84-86页
     ·上级行政代理人和下级行政代理人的得益第86-87页
     ·上级行政代理人和下级行政代理人之间的博弈第87-90页
     ·最高行政代理人与下级行政代理人之间的博弈第90-92页
     ·行政型财政监督模式的博弈结果第92-93页
   ·我国当前财政监督模式存在的缺陷第93-96页
     ·不利于社会公众和人大对政府财政行为进行财政监督第93-94页
     ·不利于政府系统内部财政监督第94-96页
4. 国外财政监督制度概览第96-110页
   ·国外财政监督制度介绍第96-107页
     ·立法型财政监督第96-100页
     ·司法型财政监督第100-102页
     ·独立型财政监督第102-105页
     ·行政型财政监督第105-107页
   ·国外财政监督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107-110页
     ·财政监督模式以立法型为主第107-108页
     ·重视对预算编制和预算资金使用的监督第108页
     ·明确财政监督机构的责权并进行再监督第108-110页
5. 我国财政监督改革的思路与对策——基于公共财政体制的思考(Ⅰ)第110-140页
   ·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第110-118页
     ·关于制度第110-112页
     ·关于制度变迁第112-118页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监督模式设计第118-119页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监督模式的组织架构第118-119页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监督模式的层次结构第119页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监督机制设计第119-140页
     ·建立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行为的直接监督机制第119-121页
     ·建立人大对政府的财政监督机制第121-132页
     ·完善政府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和自身的财政监督机制第132-136页
     ·完善政府对纳税人纳税行为的财政监督机制第136-140页
6. 我国财政监督改革的思路与对策——基于公共财政体制的思考(Ⅱ)第140-154页
   ·多种效用结合下的财政监督制度博弈第140-150页
     ·不同策略组合下的经济得益第141-142页
     ·对效用的扩展第142-148页
     ·多种效用结合下的博弈模型第148-150页
   ·财政监督制度改革的辅助措施第150-154页
     ·对评价系数的现实考察第150-152页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152-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3页
后记第163-165页
致谢第165-167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为税收引论--纳税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下一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性质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