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第一节 植物逆境生理 | 第11-16页 |
1 高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1-13页 |
·高温胁迫抑制植物生长发育 | 第11-12页 |
·高温胁迫破坏细胞膜结构 | 第12页 |
·高温胁迫抑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第12页 |
·高温胁迫造成植物外观形态变化 | 第12-13页 |
2 其他逆境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3-16页 |
·低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3-14页 |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4-15页 |
·高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植物热激蛋白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 Hsp的发现 | 第16页 |
2 Hsp的分类 | 第16-17页 |
3 Hsp的结构上特点 | 第17页 |
4 Hsp的主要功能 | 第17-18页 |
·Hsp具有分子伴侣的功能 | 第17-18页 |
·Hsp提高植物的耐热性 | 第18页 |
·Hsp与植物的耐冷性 | 第18页 |
5 Hsp90及其ATPase结合域 | 第18-19页 |
第三节 酵母双杂交系统介绍 | 第19-23页 |
1 酵母双杂交原理 | 第20页 |
2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特点 | 第20-21页 |
3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缺陷及改进 | 第21-22页 |
4 本文选用的酵母双杂交系统 | 第22-23页 |
第四节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水稻热激蛋白(OsHsp90)基因的克隆及GST融合蛋白表达 | 第24-3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4-31页 |
·水稻RNA提取及纯化 | 第24-25页 |
·所需试剂及器皿 | 第24页 |
·RNA提取步骤 | 第24-25页 |
·RNA纯化步骤 | 第25页 |
·mRNA差异显示及基因片段克隆 | 第25-27页 |
·DNA片段的连接 | 第27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27-28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7-28页 |
·转化步骤 | 第28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28-29页 |
·测序质粒DNA的制备以及PCR反应等准备 | 第29页 |
·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29-30页 |
·cDNA全长的RACE克隆 | 第30页 |
·构建GST-OsHsp90质粒 | 第30-31页 |
·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表达 | 第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7页 |
·OsHsp90的基因序列分析 | 第31-34页 |
·OsHsp90的相似性分析 | 第34-36页 |
·OsHsp90的GST融合蛋白表达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OsHsp90的互作蛋白 | 第37-5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材料及菌株 | 第37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37-3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8-44页 |
·目的片段的获得 | 第38-40页 |
·设计引物 | 第38-39页 |
·PCR扩增基因片段 | 第39-40页 |
·测序确认目的条带 | 第40页 |
·构建GAL4 DNA-BD融合基因 | 第40-42页 |
·双酶切质粒和载体 | 第40-41页 |
·连接、转化、筛选阳性克隆 | 第41页 |
·水煮法大量提取质粒DNA | 第41-42页 |
·检测DNA-BD融合基因的自身转录活性 | 第42-43页 |
·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2页 |
·酵母转化 | 第42-43页 |
·分析结果 | 第43页 |
·检测诱饵蛋白对酵母的毒性 | 第43-44页 |
·酵母共转化 | 第44页 |
·测序确认编码互作蛋白的基因 | 第44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50页 |
·诱饵蛋白的自身转录活性检测 | 第45页 |
·诱饵蛋白毒性检测 | 第45页 |
·筛选结果分析 | 第45-50页 |
·OsHsp90互作蛋白筛选结果及分析 | 第45-48页 |
·筛选结合位点位于OsHsp90 ATPase结构域之后区域的互作蛋白结果及分析 | 第48-50页 |
第四章 总的结论及讨论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