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有关草地退化的研究 | 第11-14页 |
·有关农户行为的研究 | 第14-16页 |
·小结 | 第16页 |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实地调查方法 | 第18页 |
·经济学分析方法 | 第18页 |
·定量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 | 第19页 |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理论 | 第19-20页 |
·需求层次理论 | 第20-21页 |
·有限理性经济人理论 | 第21-22页 |
3 研究区域及样本概况 | 第22-26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2-25页 |
·地理地貌与气候 | 第22-23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3-24页 |
·草地退化现状 | 第24-25页 |
·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4 影响草地退化的牧户行为分析 | 第26-34页 |
·放牧行为 | 第27-30页 |
·片面追求牲畜数量 | 第27-28页 |
·放牧方式粗放 | 第28-30页 |
·开采天然资源行为 | 第30-31页 |
·能源消费行为 | 第31-32页 |
·牧户草地管护行为 | 第32-34页 |
5 牧户行为的原因分析 | 第34-41页 |
·内在原因 | 第34-38页 |
·牧户行为的目标层次性 | 第34-36页 |
·收入结构单一,可替代收入少 | 第36-37页 |
·经济预期不稳定 | 第37页 |
·素质偏低,生态保护意识淡薄 | 第37-38页 |
·外在原因 | 第38-41页 |
·传统草地经济发展模式 | 第38-39页 |
·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页 |
6 研究结论 | 第41-42页 |
7 调控牧户行为的对策建议 | 第42-48页 |
·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和替代产业 | 第43-45页 |
·引导牧民发展现代畜牧业 | 第43-44页 |
·发展特色旅游业 | 第44-45页 |
·发展中心城镇二三产业 | 第45页 |
·控制牧户行为,减轻对草地的压力 | 第45-47页 |
·改变传统生育观念,控制人口增长 | 第45-46页 |
·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 | 第46页 |
·控制牧户无计划滥采 | 第46页 |
·推广新型能源,改变牧户能源消费结构 | 第46-47页 |
·推进牧区教育科技事业,培养新型牧民 | 第47页 |
·抓好基础教育和科技培训,提高牧民生态保护意识和能力 | 第47页 |
·加强对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 第47页 |
·加强草原生态环境恶化防治及其生态恢复 | 第47-48页 |
·明晰产权 | 第47-48页 |
·建设草地围栏,改良草地 | 第48页 |
·加强人工草地建设 | 第48页 |
8 结束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