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1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6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10-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6-2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7-20页 |
第三节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利率决定理论的文献综述 | 第21-34页 |
第一节 古典利率决定理论 | 第21-24页 |
一、庞巴维克的利率决定理论 | 第21-22页 |
二、马歇尔的利率决定理论 | 第22-23页 |
三、魏克赛尔的利率决定理论 | 第23页 |
四、费雪的利率决定理论 | 第23-24页 |
第二节 非古典利率决定理论 | 第24-27页 |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 第25页 |
二、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 第25-26页 |
三、希克斯与汉森的利率决定理论 | 第26页 |
四、弗里德曼的利率决定理论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决定理论 | 第27-34页 |
一、基于市场结构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决定理论 | 第28-29页 |
二、基于关系型贷款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决定理论 | 第29-30页 |
三、基于风险定价的银行贷款利率决定理论 | 第30-31页 |
四、我国学者的探索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供求关系分析 | 第34-55页 |
第一节 可贷资金理论的不足 | 第34-36页 |
一、可贷资金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34-36页 |
二、可贷资金理论的不足 | 第36页 |
第二节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函数 | 第36-44页 |
一、信贷资金与一般商品的比较 | 第37-39页 |
二、信贷资金的需求函数 | 第39-41页 |
三、信贷资金需求函数的性质 | 第41-42页 |
四、信贷资金需求曲线 | 第42-43页 |
五、信贷资金需求曲线与一般商品需求曲线的差异 | 第43-44页 |
第三节 信贷资金供给函数 | 第44-47页 |
一、信贷资金的供给函数的确定 | 第44页 |
二、信贷资金的供给曲线的确定 | 第44-47页 |
三、信贷资金的供给曲线与一般商品供给曲线的差异 | 第47页 |
第四节 信贷资金利率水平的确定 | 第47-53页 |
一、信贷资金利率水平的确定 | 第47-48页 |
二、信贷资金利率水平的调整 | 第48-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开放条件下商业银行间的博弈与利率决定 | 第55-75页 |
第一节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 第55-59页 |
一、外资商业银行在中国的发展阶段 | 第55-58页 |
二、外资银行在华主营业务的发展状况 | 第58-59页 |
第二节 中、外资商业银行间的竞争与贷款利率决定 | 第59-68页 |
一、价格竞争对利率决定的影响 | 第60-63页 |
二、信贷市场份额竞争对利率决定的影响 | 第63-66页 |
三、中、外资商业银行间差异对利率决定的影响 | 第66-68页 |
第三节 中、外资商业银行间的合作与利率决定 | 第68-73页 |
一、串谋战略所决定的贷款利率水平 | 第68-71页 |
二、中外资商业银行间合作的内在保证机制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开放条件下资金需求方扩展与贷款利率决定 | 第75-106页 |
第一节 资金需求方的扩展 | 第75-79页 |
一、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经济导致信贷需求方的差异 | 第75-78页 |
二、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导致信贷需求方的差异 | 第78-79页 |
第二节 基于信贷资金需求方差异的贷款利率决定理论分析 | 第79-85页 |
一、只有两个资金需求方的情形 | 第79-83页 |
二、资金需求方扩展到多方时的情形 | 第83-85页 |
第三节 现实中资金需求方差异贷款利率决定 | 第85-98页 |
一、城市与农村信贷利率决定 | 第85-92页 |
二、东西部区域信贷资金利率决定 | 第92-98页 |
第四节 跨国公司的引入 | 第98-104页 |
一、跨国公司的特点 | 第99-101页 |
二、跨国公司的融资活动 | 第101-103页 |
三、跨国公司融资的利率决定 | 第103-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六章 开放条件下宏观因素对我国贷款利率决定的影响 | 第106-150页 |
第一节 汇率与利率相互影响的理论基础 | 第106-112页 |
一、利率与汇率关系的经典理论模型 | 第106-110页 |
二、不同经济体制下利率与汇率联系的分析 | 第110-112页 |
第二节 我国贷款利率与汇率联动的实证检验 | 第112-133页 |
一、变量与数据来源 | 第112-113页 |
二、贷款利率与汇率水平之间的平稳性检验 | 第113-118页 |
三、贷款利率与汇率水平之间的协整性检验 | 第118-121页 |
四、贷款利率与汇率水平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 | 第121-123页 |
五、贷款利率与汇率水平之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123-125页 |
六、贷款利率与汇率水平之间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 第125-131页 |
七、实证检验的结论 | 第131-133页 |
第三节 国际贷款利率水平对我国贷款利率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133-149页 |
一、选取的数据样本及其处理 | 第133-136页 |
二、中、美两国国内贷款利率水平之间协整检验 | 第136-139页 |
三、中、美两国国内贷款利率之间的误差修正 | 第139-140页 |
四、中、美两国国内贷款利率之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140-144页 |
五、中、美两国贷款利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 第144-147页 |
六、实证检验的结论 | 第147-149页 |
本章小结 | 第149-150页 |
政策建议与展望 | 第150-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1页 |
后记 | 第161页 |